2021年11月22日
可以共患難未必能共富貴,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和信用卡一哥Visa曾經是最佳拍檔,攜手在全球市場開山劈石,相輔相成。不過這對夥伴近日鬧翻,Amazon宣布明年起不再接受英國Visa卡付款,聲稱不滿對方「食水太深」,背後關乎電子支付及BNPL(Buy Now Pay Later,先買後付)工具日益流行,包括PayPal、Cash App、Afterpay、Affirm等等,收費遠低於信用卡,甚至免收服務費。作為每年銷售額超過3000億美元的巨無霸,Amazon慳1%也是大數目,有條件跟信用卡公司「講數」。
Visa可說是近年「神股」之一,自2011年至今股價漲逾10倍,現市值接近4000億美元。隨着科網浪潮興起,愈來愈多消費從實體流向網絡,人們曾經以為Visa、萬事達卡(Mastercard)等信用卡公司會淪為受害者,結果卻恰恰相反。一方面,儘管消費者熱中於網購,支付卻成為頭痛問題,以往並非人人都擁有PayPal戶口或加密貨幣錢包,傳統銀行轉賬又太慢,最後發現還是信用卡較方便。美國人每年多達八成網絡消費額透過信用卡或借記卡(debit card)付款,這意味網購市場愈大,信用卡公司愈受惠。
不滿食水深 拍檔「割席」
再者,科網浪潮除了催生online shopping,亦為社會創造很多效益和便利,推動整體經濟持續繁榮擴張,而很多消費仍留在線下進行,例如餐飲和商場購物等等,正是信用卡傳統「主場」。換言之,信用卡公司在網絡消費和傳統消費市場兩頭獲益,成為近年消費市場最大贏家之一。
據研究機構MoffettNathanson統計,Visa去年在全球(中國內地除外)信用卡及借記卡市佔率達60%(其宿敵Mastercard約佔30%),屬絕對霸主,自然成為贏家中的贏家(內地市場由於信用卡未能普及起來,支付寶憑「後發優勢」崛起,屬另一有趣故事)。
至於現為全球電商一哥的Amazon(去年營業額較阿里巴巴高出3倍,儘管雙方經營模式不全相同),其壯大過程亦離不開Visa和Mastercard助力,尤其在海外(美國以外)市場,任何人只要有信用卡便可快捷、放心地在Amazon網購,有助該電商巨擘迅速拓展市場。
因此,Amazon和Visa過去十多年堪稱最佳拍檔,如魚得水締造雙贏,Amazon甚至夥拍Visa推出了聯名會員信用卡,讓用戶享受免運費、儲分換折扣等優惠,可見關係有多密切。
然而,Amazon上周宣布自明年1月起,不再接受在英國註冊的Visa卡付款,其表面理由與「脫歐」(Brexit)有關。皆因歐盟條例規定,信用卡公司每宗數碼交易最多向商戶抽取0.3%服務費,近乎全球「最平」;英國脫歐後不再受此限制,Visa隨即「加價」至1.5%(相當於美國市場收費水平),Amazon認為加幅太「狼胎」,權衡利害,決定「割席」。
轉用電子支付 早有部署
其實今次加價風波只屬導火線,Amazon近年一直不滿Visa「食水太深」,早前已在新加坡、澳洲等中小型市場「試水」,透過發放優惠券方式鼓勵消費者棄用Visa,改用其他支付工具。或因試驗結果良好,Amazon遂趁着加價事件表達不滿,在英國市場向Visa「發爛渣」。
上文提到Amazon以往憑Visa和Mastercard協力,在全球市場開山劈石;惟近年PayPal、Cash App等電子支付工具日漸流行,信用卡公司不再是無可取代,再加上BNPL模式炙手可熱,讓消費者分期付款消費,比起信用卡可享較低息率、較長期限及較大自主度。以往人們滿18歲時,除了領取成人身份證,往往也會申請一張信用卡作為身份象徵,現今歐美新世代只要有電子錢包,基本上不一定需要信用卡。
Amazon剛於本月初宣布與PayPal合作,自明年開始接受後者的流動錢包Venmo付款;此外,該電商巨擘在8月份與BNPL公司Affirm達成結盟協議,接受用戶對50美元或以上消費「先買後付」。現在看來,這兩項動作都是為跟Visa「攤牌」做準備,足證Amazon絕非一時衝動。
Amazon佔上風 趁機壓價
不少人估計,Amazon和Visa不會真的割席,雙方只不過互相討價還價,但很明顯Amazon佔上風,擁有更大話語權。Visa首席財務官Vasant Prabhu在周末已經放聲氣,稱有信心與Amazon達成共識,繼續為英國消費者提供服務:「我倆以往化解過同類風波,今次相信也不例外。」畢竟Amazon每年銷售額逾3000億美元,能慳1%也是巨款,倘本身有「牙力」而不去壓價,恐怕不算對股東盡責。
總的而言,全球經濟規模持續擴張,「個餅」愈來愈大,Visa和Mastercard作為信用卡寡頭霸主,儘管面對新興工具搶生意及客戶「講價」壓力,短期內業績仍可望向上,投資者不必太早慌張;只是長遠來說,這兩大巨頭有需要革新模式,迎接來自電子支付和BNPL的挑戰。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跨年演唱會掀抽飛熱 旅發局頻收蝦碌登記 |
上一篇: | 抵禦下行壓力 人行藉LPR表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