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4日
本港去年4月推出第五代流動通訊(5G),電訊界當時翹首以盼5G將會帶來一番新氣象,更揚言100GB將會成為入門級用量。相隔一年多,翻查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最新數據,截至6月,人均數據用量為13.15GB,只是較5G出現前增加3.1GB(30.8%),而5G用戶佔流動用戶總數比例約6.5%。業界人士認為,市面上缺乏創新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主要數據消耗來自線上娛樂,隨着5G手機普及、線上內容豐富,相信可以加快5G滲透和使用。
根據通訊辦的無線通訊服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流動用戶總數為2363.41萬。其中4G繼續佔據主流地位,用戶數目達1994.67萬;而5G用戶為154.79萬,推算5G佔比約6.5%;3G用戶則持續減少至213.28萬。通訊辦目前只披露4、5、6月的5G用戶數字,6月的按月增幅為33.31萬,較5月的11.73萬顯著加快。以上數字均包括機器類連接,該類別用戶總數為104.76萬。
主流應用停留fb及YouTube
數據用量方面,6月流動數據人均用量為13.15GB,較2020年3月、即5G服務推出前增加3.1GB,當時人均用量已為10.05GB。香港通訊業聯會副主席林國誠表示,人均用量的統計包含2G、3G、4G、5G的用戶,前三者拖低整體數據用量。他稱,5G客戶的數據用量確有增加,相信市場上最受歡迎的5G月費計劃集中於80GB至150GB,問到用戶每月實際用量,他則說難以估算。
林國誠指出,線上娛樂是主要的數據使用引擎,包括觀看電視、串流平台的影片或直播、聽高音質的串流音樂、打機等。隨着畫質、音質升級,手機屏幕像素支援4K影片,所耗用的數據亦會因此大幅提高。然而,消費者層面似乎尚待破格5G應用面世,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缺乏殺手級應用可能是數據用量未如預期的原因,主流應用停留於Facebook、Netflix、YouTube等社交及影視平台。
各式月費吸引不同客戶
隨着數據使用增長,各電訊商的5G月費計劃比起一年前初推出時更為五花八門。範圍之廣,從8GB至300GB都有;選擇之多,在8GB、12GB、30GB、 80GB、100GB、150GB、200GB、300GB之上,再增添10GB、20GB、50GB、110GB,任君挑選。價格方面,個別電訊商稍為減價數十元至一百元,100GB計劃仍維持300元至400元左右。
方保僑相信,低門檻計劃增加是為了吸引4G用戶轉用5G而設。他解釋,即使用家升級後可能繼續沿用10GB計劃,但對電訊商而言,多一個5G用戶,「成績表靚啲」。林國誠則提到,一出5G便馬上選用的客戶多為追求新科技的用家,當時5G手機以高端機為主,故配以較高門檻的月費計劃。過去一年,高、低端5G機逐步推出後,他預期「平機配合平價plan(月費計劃)」,各式各樣的價格可吸引不同用戶,加上當下仍為5G初步階段,料滲透率會逐漸加快,價格走勢則維持穩定。
採訪、撰文:卓茗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天貓香港擬力拓母嬰戶外運動品 |
上一篇: | 粵研深圳接入港珠澳橋 重提「雙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