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8月25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從政策減速看中國前景

近日新冠疫情稍緩,筆者在不同場合跟中港商界朋友敍舊,這些朋友深入內地經濟前線,押下大半份身家,「愛國」之情毋庸置疑,惟過去兩年也不免偶感迷茫。在其中一場飯局,有人提出:「只要中共政府仍有糾錯能力,對中國經濟前景就不必太悲觀。」此言不虛,就好似阿里巴巴(09988)、騰訊(00700)、美團(03690)等科網股昨日大反彈,正關乎官媒解讀《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文件,用潮語講法可形容為「政策減速」。

話說國家發改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等8個部委,於7月23日印發《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強調「企業要依法合規用工,積極履行用工責任,對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承擔相應責任。平台企業採取勞務派遣、外包等合作用工方式的,與合作企業依法承擔各自的用工責任」。

如同大多數內地政策文件,上述句子「又長又艱澀」,對關鍵內容亦缺乏清晰定義,令人看來看去也不太容易明白。但無論如何,結合近來圍繞「保障基層勞動者」、「推進共同富裕」等政策風向,這份《意見》被理解為要求美團、滴滴等平台型企業,須把麾下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視同正式僱員,為他們提供「五險一金」等勞工保障,與傳統製造業、服務業的僱主僱員關係看齊。

此番解讀倘正確,不但意味美團、滴滴等巨企每年可能需增加幾百億元人民幣開支,更將徹底動搖這些平台型企業的商業模式。因此,當《意見》出台後,美團股價在三個交易日內插水30%,進一步加劇科網股股災。

官媒解讀 科網股大反彈

昨天,科網股忽然來個大反彈,美團急升13.5%,阿里和騰訊各漲9.5%和8.8%,背後關乎內地官媒《經濟日報》一篇評論文章,為7月23日出台的《意見》解畫。

先岔開一筆,筆者本月早前寫過〈水鬼鬥城隍〉一文,提到內地「官媒」成千上萬,權威性可以差天共地,第一層級包括新華社、CCTV、《人民日報》等18家中央媒體,而《經濟日報》亦屬其中之一。再者,該報乃國務院主辦的直屬報紙,按中共政壇「總理管經濟」傳統,現任總理李克強在經濟政策層面該擁有一定話語權,因而《經濟日報》又被視為傳達李克強心意的渠道。

言歸正傳,《經濟日報》昨文指出,今次《意見》試點政策應把握三點原則:一、平台利益與勞動者權益保障並重,鑑於「平台經濟是一種微利的商業模式」,所以「政策既要保障從業者的職業傷害有保障,也不能過於加重整個業態的負擔」,以免「最終受損的還是平台靈活就業者」。

二、不同行業差異對待,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份屬不同行業,工作過程和交付方式有差異,政策應考慮不同行業風險特點和行業現有保障機制,合理設定職業傷害險費率水準。

三、多險種相補,試點政策設計應充分考慮新就業形態的特點,例如勞動者可以自由進出平台是新就業形態的重要特點,這決定傳統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完成繳費義務的方式不完全適合新就業形態,企業可以探索按照完成訂單數比例繳費的繳納方式。

觀乎《經濟日報》文章的講法,該《意見》似乎不是要求平台企業跟足傳統製造業、服務業僱主一樣,為騎手和司機繳付「五險一金」;相反應該「考慮新就業形態的特點」,探索適合靈活就業者的保障模式(例如按訂單數比例繳費),同時必須兼顧「平台利益」,以免動搖其「微利的商業模式」。由此角度看,美團等平台企業料可放下心頭大石,難怪昨日股價大反彈。

控制節奏 既要又要還要

或曰,官方在7月23日祭出《意見》時,人們普遍視為平台企業末路的噩耗;但經過《經濟日報》一番解讀,又似乎可視作「利好」(至少大幅「減辣」),這豈不顯得國家政策很「兒戲」?不過如上文提到,內地政策文件大多艱澀又模糊,通常包括「既要⋯⋯又要⋯⋯還要」大包圍句法,例如「既要保障勞工權益,又要顧及企業經營,還要推動經濟發展」,這亦留下調節空間,後續可視乎情況,決定重點在於「既要」、「又要」抑或「還要」。

回到文首所講,有商界朋友認為中共勝在會「糾錯」,方可在數十年間帶領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流行講「加速」,可是踩盡油門易失控攬炒,內地政策若適時「減速」,反映當局能夠控制節奏、操縱全局,成為依然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的根據之一。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