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8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從螞蟻看企鵝

阿里巴巴(09988)旗下螞蟻集團(06688)IPO掀起全國熱潮,令「企鵝」騰訊(00700)備受冷落。目前阿里市值6.5萬億港元,再加上螞蟻估值,扣除重疊部分後,阿里系核心帝國市值逾8萬億港元,大幅拋離騰訊的5.6萬億港元市值。但實際上,騰訊FinTech業務並不輸蝕予螞蟻太多,例如其微眾銀行去年業績遠勝網商銀行。更何況騰訊現時仍100%掌控其FinTech板塊股權,肥水不外流,反觀阿里持有螞蟻僅約三成權益。只不過「企鵝」往往扮演乖學生角色,坐看阿里在前面衝撞監管限制。就像南極企鵝看似行得慢,獵食卻有耐心又精準。

正如筆者日前在〈從三場演講看螞蟻IPO〉一文指出,即便撇開FinTech風險考慮,政府當局也不會容許螞蟻在此領域獨大壟斷,定必引入競爭和制衡。事實上,目前已有「現成」競爭者──阿里系的老對手企鵝系,甚至乎後者的FinTech業務未必遜於螞蟻,勝在「悶聲發大財」而已。

微眾銀行一直領先網商

騰訊的微信截至去年底擁有約12億活躍用戶,阿里的支付寶則有約7.1億活躍用戶。儘管騰訊並未單獨披露幾多用戶有使用「微信支付」服務,但基本上已是標準配置。而且微信的使用頻率極高,內地用戶每日動輒點開十次以上(包括通訊、看新聞、看公眾號、看朋友圈、分享社交動態等),所以不少人覺得使用「微信支付」非常「就手」(方便),毋須特地點開另一個支付App,又可用來與朋友轉賬、發紅包。

此外,騰訊的微眾銀行和螞蟻的網商銀行於2015年同期獲准開業,成為中國首兩家民營網絡銀行。這5年多以來,微眾憑着微信用戶基礎,發展步伐一直領先於網商。微眾銀行去年營業額和純利分別為149億元(人民幣.下同)和40億元,擁有逾2億用戶,資產總額2912億元。另網商銀行去年營業額、純利、資產總額分別為66億、13億、1396億元,全皆未及微眾一半。

當然,微眾和網商銀行不可完全直接比較,皆因騰訊很多個人貸款業務(例如「微粒貸」)也是透過微眾銀行開展,相反網商銀行主打中小企貸款,至於個人貸款較多由母公司(螞蟻集團)的「借唄」進行。惟微眾的漂亮業績,至少顯示騰訊FinTech業務營運水準絕不失禮。

另方面,騰訊今年上半年「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達563億元,較螞蟻集團上半年營業額654億元沒相差太遠。儘管騰訊系還包括雲計算等企業服務,但據消息人士透露,始終是以FinTech收入佔絕大部分。

講到底,阿里和騰訊作為中國科網兩大霸主兼老對手,在長跑路上向來互有領先,誰也拋離不了對方。猶記得在2017至2018年,騰訊被詬病過於依賴網遊生意,遭質疑販賣「精神鴉片」荼毒青少年,當時業界流傳「騰訊沒有夢想」這句話;相反阿里憑「新零售」風光無限,被視為引領世界潮流,雙方股價走勢也榮辱互見。

騰訊FinTech肥水不外流

然而騰訊隨即痛定思痛,推行架構大改革,重拾「正直、進取、協作、創造」核心價值觀,推動業務多元化發展,並透過布局美團(03690)、京東、拼多多等「企鵝子弟兵」,對阿里構成圍毆格局,帶動騰訊股價在2019年氣勢如虹。反觀阿里去年網購和O2O生意分別遭拼多多和美團重擊,其「太子」蔣凡(原淘寶總裁兼天貓董事長)今年早前更因婚外情及涉嫌利益輸送而落馬,業界遂流傳「阿里沒有底線」這句話。

豈料憑着螞蟻IPO動起來,阿里近月又備受追捧,被視為FinTech全球領先者,蔣凡風流事件已沒太多人記得。阿里港股股價自7月起飆升近50%,現市值達6.5萬億港元,連同螞蟻估值(扣除重疊部分)更超過8萬億港元;騰訊同期股價僅升約10%,現市值約5.6萬億港元。

值得注意,阿里早已把螞蟻分拆出來,目前僅持有這隻「金蛋」約三成權益,騰訊則基本上仍然緊握旗下整個FinTech板塊權益,肥水不外流。

雙馬兩強對峙一勇一乖

中國科網已鑄成兩強寡頭格局,騰訊和阿里相互無法攻陷對手核心地盤(騰訊的社交,阿里的電商),但在O2O、FinTech、雲計算等新賽道,雙方憑着雄厚根基和龐大資源,則誰也不會缺席;它倆在客觀上更會一起霸佔前排位置,擠退其他玩家,變相讓兩強格局長久持續。

難為知己難為敵,阿里和騰訊既屬宿敵,某程度又互相依存和激勵。假若其中一家積弱,剩下另外一家獨大,變成孤峰獨聳、眾矢之的,不會怎麼好過。這又有點像公路單車賽,兩大強手輪流領放,有助整體成績進步。

無疑,兩大玩家擁有不同「性格」, 騰訊通常扮演乖學生角色。好似阿里老闆馬雲日前在外灘金融峰會上,既諷刺傳統銀行為「當舖」,又批評「今天是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的文件太多」,強調「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來管機場」,這類公開衝撞監管政策的言論,從來不會出自騰訊老闆馬化騰之口。但當馬雲成功把監管空間撞鬆一點,乖學生馬化騰自然也能默默受惠。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