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19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難為了螞蟻

俗語謂「樹大招風」,阿里巴巴(09988)創辦人、「風清揚」馬雲深諳箇中道理,所以2014年把旗下FinTech業務命名為「螞蟻」,又把物流旗艦喚作「菜鳥」,希望借這些「弱雞」名字表示謙卑,免招針對。但隨着中外形勢緊張,阿里系身為中國兩大科企之一,很難扮「你睇我唔到」,何況「螞蟻」現正籌備全球史上最大IPO,容易再成為眾矢之的。

螞蟻集團前身為阿里旗下、以支付寶為主的小微金融業務,2014年阿里將之分拆為「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簡稱「螞蟻金服」。馬雲當時解釋,取名螞蟻寓意「小而美」,象徵該集團「不追求大,不追求強」,無意成為金融行業的霸者或顛覆者。及至今年6月份,因應監管環境變化以及IPO估值考慮,螞蟻金服改名為「螞蟻科技集團」,進一步突出其「科技」屬性,沖淡「金融」身份。

史上最大IPO傳募2730億

根據招股文件,螞蟻集團現有逾10億活躍用戶,包括超過8000萬活躍商家,截至今年6月底的12個月,促成交易額118萬億元人民幣,資產管理規模亦達到4.1萬億元人民幣。換句話說,不論從用戶量或交易額角度看,螞蟻都堪稱為當今全球最大FinTech集團。例如美國最大的FinTech企業PayPal,截至6月底有3.5億活躍用戶,最近12個月促成交易額約6900億美元(相當於4.6萬億元人民幣),均遠遜於螞蟻;何況PayPal仍然主打網上交易,尚未像螞蟻般廣泛插手O2O實體交易,以及染指貸款和資產管理業務。

正因這隻「螞蟻」已如此龐然,全世界找不到同級對手,所以該集團現正籌備的A+H股同步上市,據傳最新估值達到2800億美元,集資額約350億美元(約2730億港元),可望超越去年掛牌的沙地阿美(集資額294億美元),成為史上最大隻IPO。

不過好事往往多磨,上星期有兩宗對螞蟻IPO不利的新聞。首先是內地《財新》周刊發表一篇報道題為〈支付寶獨家代銷螞蟻IPO戰略配售基金,是否利益衝突?〉,內容指螞蟻夥拍5家基金公司發行IPO戰略配售基金,總規模約600億元人民幣,讓小股民藉此優先參與這宗「全球最大IPO」,累計已獲逾千萬人認購;惟該5隻基金全部由支付寶獨家代理,被指有利益衝突之嫌。再加上螞蟻「吸水」規模巨大,有可能影響A股大市,有傳中證監對此進行調查,並要求螞蟻「推遲IPO」。

另一宗新聞來自路透、CNN等國際媒體,指美國政府考慮把螞蟻集團列入制裁實體清單,藉詞該集團「可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禁止美國所有金融機構跟螞蟻交易。由於螞蟻今次IPO的4家保薦商中,有3家屬美國大型投行(唯一的中資投行是中金),同時有不少美資基金擬參與國際配售,這宗「制裁」消息萬一屬實,分分鐘令到螞蟻IPO在最後關頭被「翹起」。

對於突然負面新聞纏身,據悉螞蟻內部相關人士除了十分頭痕,忙於了解情況及作出回應,亦頗感到委屈。一方面,在內地發行的5隻戰略配售基金早已經獲得中證監審批通過,而且此舉「預先集資」某程度正是為了紓緩對A股大市的潛在影響,沒有理由現在才被「秋後算賬」。

另方面,有別於字節跳動和騰訊(00700),螞蟻目前在美國的業務非常有限,可謂「微不足道」。例如支付寶作為該集團最主要產品,受美國法規所限,莫說當地國民及商家根本無法開通賬戶,就算是中國人到了美國旅遊或居住,亦不能直接使用支付寶消費或轉賬(若一定要用,須先綁定信用卡,多此一舉)。換言之,螞蟻及支付寶在美國基本上「零存在感」,即便2017年曾嘗試收購美國電滙公司MoneyGram,早已遭當地政府反對而拉倒。所以對於該集團如何能夠「危害美國國家安全」,螞蟻中人深感「𢱑頭」。

沾手多方領域疑遭篤背脊

坊間有人從陰謀論角度猜測,指螞蟻「樹大招風」。一來該集團除支付業務外,近年還沾手貸款(借唄、網商銀行)、消費者金融(花唄)、資產管理(餘額寶、天弘基金)、保險(相互寶)等領域,被視為搶走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聯、銀行、保險公司等)不少生意,現在連IPO配售基金也自行「獨家代理」,不排除惹人眼紅而遭「篤背脊」。再者,國內政治板塊錯綜複雜,螞蟻就算「派通街」,亦未必能顧及所有勢力利益。

至於對外方面,雖說螞蟻在美國業務微不足道,真的像一隻蟻,但戰略學講求「制敵機先」,某程度上,美國當初正是低估了華為,讓該中國科企壯大為5G技術領軍者,如今想將之連根拔起,自己也要付出沉重代價。所以美國或許看到了螞蟻的潛力,故提早出手扼殺。

美國近月連番出手制裁中國科技業以及中港官員,又撤銷香港「特殊地位」,揚言本港「金融地位不再」,但螞蟻現時籌備的A+H股IPO勢破世界紀錄,若然圓滿成功,或會令人覺得美方制裁「冇料到」,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夕,恐將令華府當局頗為「冇面」。

儘管從法律角度看,在美業務有限的螞蟻遭當地政府制裁的行動未必有充分依據,甚或觸起法律挑戰,但「放口風」、「靠嚇」以作滋擾卻未嘗不可,倘能令這宗IPO「被延遲」至大選之後,也算達到戰略效果。

無論如何,人怕出名豬怕肥,食得鹹魚抵得渴。阿里系壯大至目前規模,螞蟻再怎「扮細粒」也難逃針對,若想進化完成「全球史上最大IPO」,要繼續披荊斬棘,抵受明槍暗箭向前衝。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