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5月21日

鄧淑明博士 科網人語

短中長期措施 救救本地初創

全球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一片愁雲慘霧,初創企業更大多哀鴻遍野。顧問公司Startup Genome在3月至4月訪問了全球50多個國家千多間初創,結果七成多受訪初創因疫情被迫裁員。

本港2月下旬的調查也發現,近四成受訪初創已裁員,即使旅遊預訂平台也是獨角獸(估值達10億美元並成立不足10年的初創)的KLOOK,亦在4月傳出要裁員或放無薪假,估計有一至二百名員工受影響。幾乎所有初創企業都對香港營商環境不感樂觀,兩成更有意撤離。

近年政府大手扶持初創發展,創新及科技局成立五年以來,已投入超過1000億港元。根據投資推廣署統計,2019年在香港的初創有三千多間,較2018年上升21%;聘用員工超過1.2萬,較2018年增加近三成,可見發展蓬勃。因此政府必須致力拯救本地初創,以免前功盡廢。

我認為拯救措施應分短、中、長期,以達到不同效果,包括短期的應急錢、中期的港人用港貨、長期的創科機構合併上市融資等。

現在先講最緊急的一環:提供五年免息貸款,助初創渡過艱難時期。

去年社會事件對初創有相當影響,傳媒Hong Kong Business引述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香港初創融資只有98億港元,較2018年大減近四成。

今年呢?雖然香港處理疫情做得不錯,但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預期,香港是亞洲區內最遲復甦的地方之一,原因是外圍環境持續欠佳,估計要到明年第一季才有望回復去年水平。

早前政府已建議向香港科學園、工業邨及數碼港的租戶和初創寬免六個月租金,除此之外,我認為也應考慮提供更多救急的財務支援,例如五年免息貸款,而重中之重,是要夠快。

瑞士的例子令人羨慕:3月底為中小企業推出200億瑞士法郎(約1585億港元)的緊急貸款,最值得注意的是,貸款批核神速。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申請只需填妥一頁表格,30分鐘後已可取得貸款。計劃推出一星期,受惠的公司多達7.6萬間。瑞士之所以能做到這樣神速,全因政府和銀行合作,利用銀行已具備的客戶信貸資料,毋須加添任何設施已可推行計劃,好像瑞銀集團在首兩天已處理了一萬多宗申請。

反觀其他歐洲國家如英國、法國和德國,雖然也有推出企業貸款計劃,但執行效率欠佳。例如英國政府在計劃推出首日已收到13萬宗查詢,但至4月初,只處理了不足1000宗申請;法國和德國也因系統不勝負荷或手續繁多,令企業未能迅速取得援助。香港應借鑑瑞士的例子,否則即使貸款計劃規模多大也是枉然。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