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4月14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警惕全球「去中國化」

世事幻變,在香港復活節假期這幾日,內地政、商、學界最高頻關鍵詞已非「新冠肺炎」,而是(全球經濟)「去中國化」。有傳9位體制內學者已就此悲觀預期達成共識,惟此消息暫難證實,不足為據。

然而,諸如福耀玻璃(03606)老闆曹德旺、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這些「有名有姓」的重量級人物,近日均就「去中國化」提出警告,其影響勢必劇烈而深遠。

「去中國化」成為焦點,建基於有人認為在疫情過後,以美國、歐洲、日本為首的海外經濟體,一來出於對中國「禍害世界」之不滿,二來考慮到產業鏈安全,將會紛紛把設於中國的廠房外遷,一部分(較高端環節)搬回相關企業本國,其餘遷往越南、柬埔寨等新興地區。這類外遷行動若大規模上演,就會構成全球經濟「去中國化」,相當於自七十年代起全球經濟「擁抱中國」的逆向趨勢。

肺疫爆發 加快付諸行動

所謂「去中國化」講法並非突然出現,早自2018年中美兩國掀起經貿爭端(包括加徵關稅、封殺華為、禁售晶片等事件),不少人已指出,曾被稱為「中美利加」(Chimerica)的兩國互惠互利關係開始逆轉,變成互相脫鈎(decouple)。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則可能進一步催化、確立了此番趨勢,甚至擴大到不只中美兩國「離婚」,更是整個西方經濟體系跟中國「割席」。

這個關鍵詞引起中國政商學界憂心忡忡,以學者、經濟師、企業家、體制內官員為主的一些微信群組,過去幾日都出現了大量討論。大家如此擔憂,皆因「去中國化」不僅是一個概念,顯然已有迫在眉睫的行動。日本政府上周四宣布撥款2435億日圓(約175億港元),資助日本企業把生產線從中國外遷。同一日,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也表示,當局將負擔所有從中國外遷的美國企業100%「搬家費」,包括運輸、設備、廠房、知識產權等方面的開支和損失。

上文提及,美歐日等國考慮「去中國化」的原因之一,源於不滿中國「瞞報疫情」,害慘全球,但這主要只是藉口,用於推卸責任及引導民意,更核心的考慮始終繫於經濟上的利益與安全。簡單來說,在過去幾十年全球化大趨勢下,西方各國政府不太介意當地企業前往中國設廠,以享受分工合作和低廉勞工的好處;但時至今日,基於意識形態漸行漸遠等種種原因,這些政府認為此一路線的壞處逐漸超過好處,於是要叫停,甚至將之逆轉。特別是今次疫情令全世界生產鏈和物流鏈瀕臨停擺,讓不少人驚覺到把廠房放在中國的風險,遂把「去中國化」付諸行動。

與此同時,疫情令美歐日等經濟受重創,失業率飆升,當地政府反正都要救市兼救人,何妨花錢資助企業從中國回流,打正旗號振興經濟、創造就業,一為神功二為弟子。所以從長期或短期而言,西方政府不乏誘因推動「去中國化」。

《新京報》昨日刊登了曹德旺專訪,他特別提到,「疫情後,全球產業鏈會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我們一定要警惕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他又指出,「在短期內,各個國家很難構造出獨立的產業鏈和工業體系……全球產業鏈短期內不會、也無法和中國脫鈎」;但須注意,他強調的是「短期內」。

此外,「星級經濟師」李迅雷周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其餘成員包括巴曙松、方星海、潘功勝等)網站上,以〈避風港還是「去中國化」:認知與應對〉為題發表長文,直言疫情令「去中國化」思潮漸漸泛起,而中國有兩種應對方向,一是獨立自主、閉關自守,二是堅持「順全球化」,融入國際遊戲規則。

西方割席 恐變美蘇冷戰

李迅雷認為,「中國作為人多地少、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一定不能走閉關自守的道路」,所以正確方向是「順全球化」,包括「遵循國際貿易的規則、消除貿易壁壘、降低關稅」,以及「提高開放度、放鬆管制、完善誠信體系等,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他強調,面對全球「去中國化」趨勢,時間窗口有限,中國「必須爭取主動,想方設法進一步融入到全球經濟之中」(該文長達5000字,在Google搜索標題便可找到全文,值得細讀)。

最令人擔心的是,「去中國化」一日成為大勢所趨,就不只是「外資廠房撤出中國」那麼簡單,更將意味着中國跟西方國家在經濟、政治甚至軍事上進一步對立。例如高端零件及設備銷往中國將會更加受制,中國的金融業和科技業更難融入國際市場,甚至演變為「中國」和「非中國」兩個互相隔絕的體系,猶如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或曰,我們中國人口眾多,腹地深厚,在亞非拉又有盟友,何懼跟西方「割席」?即便如此,全球若真的切割為東、西方兩大陣營,恐非最理想局面。何況,美歐日的高科技實力仍顯著領先於中國,而中國的所謂「一帶一路」盟友也不見得友誼堅固。

早前,微信在上周末瘋傳一篇文章,指九位「體制內」重量級學者4月8日在上海舉行「高層沙龍」,達成「九點共識」;惟該文隨後遭到「全網刪帖」,難辨真偽。

不過,姑勿論相關學者身份屬實與否,把該九點共識單獨來看也頗具見地,特別是最後一點「全球是否『去中國化』,不取決於歐美,取決於我們自己」;這其實也近似李迅雷的論調,而且「時間窗口」有限,眼前半年至一年十分關鍵。否則,「去全球化」一旦成真,未來幾十年的經濟形勢、投資環境和國際格局恐出現巨變。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