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1月13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莞式服務再崛起

 深圳GDP失速續受關注,但不只一位在粵省經營電子製造業的朋友向筆者表示,不妨把目光移往深圳毗鄰的東莞,事關當深圳第三季經濟急劇放緩,東莞卻強勁加速,走勢迥異。其背景是自去年以來,很多深圳廠家基於租金成本而遷到東莞,實屬一個經濟圈內部正常流動分工現象,亦是所謂「大灣區規劃」之原意。現時問題在於深圳能否進一步創新,真正扮演「中國矽谷」。

貿戰傷「深」 商戶旁遷

先講數據,深圳GDP增幅由上半年的7.4%,急劇放緩至首三季的6.6%,明顯嚴重失速。但與此同時,最受惠於深圳廠房外遷的東莞,GDP增長由上半年的6.9%,躍升至首三季的7.2%。此外,區內另一工業重鎮佛山,GDP增長亦由上半年的6.9%,略微加快至首三季的7%,更比去年全年增速(6.3%)提升0.7個百分點。

放眼整個廣東省,經濟增長由上半年的6.5%, 略降至首三季的6.4%。省內12個中大型城市,有6個的首三季GDP增速較上半年放緩,其餘6個卻錄得加速,形勢基本上五五波。

換言之,在中美貿易戰及環球經濟放緩格局下,廣東省身為中國GDP第一大省兼人口第一大省,整體經濟受壓實在難免,但目前放緩程度仍屬輕微,唯獨深圳「特別大鑊」,加以該市近年出盡風頭,擁有華為、中興、騰訊(00700)、大疆、比亞迪(01211)、平保(02318)、華大基因等明星企業,被視為「地球經濟中心」,現在「落難」也格外引起關注。

除了筆者上周在〈拆解「深圳經濟衰退」之謎〉提及的貿易戰、樓市調控過嚴、香港亂局等三個短暫因素之外,據筆者幾位廠家朋友反映,另一個原因是隨着深圳租金愈來愈貴,很多原本設於當地的廠房,自去年起陸續搬遷到東莞、佛山等鄰近城市。

靠車程近租金平搶客

據指出,深圳工業園區廠房租金水平,在2015年時每方米大約15至18元(人民幣.下同),到現在翻倍至30至35元,相比之下,目前東莞租金約18至25元,兩地車程不用半小時。租金吸引以外,東莞自從去年由梁維東出任市委書記,便積極從深圳「搶客」,包括提供稅務和土地優惠,並承諾提高行政效率、優化營商環境,實行要以「莞式服務」贏取廠家的心。數數手指,廠家若從去年開始規劃搬遷,大約就在今年下半年逐步完成產能轉移。

說起東莞,其經濟有過幾輪興衰與轉型,在改革開放之前屬華南魚米之鄉,後來成為「三來一補」等低端工業重鎮,亦是著名的「中國淫業之都」;自千禧年後廣東省「騰籠換鳥」,低端工業流失至東南亞和非洲,加上209事件(2014年2月9日,央視報道東莞淫業猖獗情況)之後大舉掃黃,當地經濟陷入幾年低谷,直到現在憑着承接深圳的中高端科技工業,可望再次崛起。東莞現有人口850萬,GDP總量排名省內第四,僅次於深圳、廣州與佛山。

分工轉移 暗合灣區初心

實際上,世上大部分科技中心都是由工業中心起家,隨着規模擴大及研發水平提升,土地和人力等資源不敷應用,於是land intensive和labor intensive的生產工序轉移到較低成本地區,只留下更高增值的總部營運與研發部門,藉此實現分工,優化資源配置。因此,不論深圳人士抑或外部觀察者,都不能只聚焦於深圳一個城市,應放眼整個經濟圈格局,這也是所謂「大灣區規劃」之原意。當然,有些工業中心實現「去工業化」後,不一定就能順利升級為科技中心,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的香港正是經典例子,基於理工人才不足、回歸前景不明朗(導致移民人才流失,並衍生搵快錢心態)等因素,未能充分發揮原本一些優勢條件。

深圳今時今日也擁有理想條件,科研根基已較當年的香港更深厚,加上「工程師紅利」,能吸納全國源源不絕理工人才,形勢十分有利,且看能否更上層樓,配合東莞、佛山等省內兄弟,推動大灣區以至全中國經濟實現升級轉型。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