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25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豬器官移植人體現新希望
啟函B輪融資1.6億 改進基因編輯

隨着基因編輯技術改良,未來毋須捐出人體器官,亦可滿足移植需要。科技創投媒體36Kr報道,內地生科初創「啟函生物」周二(23日)籌得B輪融資2000萬美元(約1.56億港元),投資方為招銀國際及聯想之星,為異種器官移植打開大門。

華裔博士領軍研究

啟函生物於2017年成立,由美國哈佛大學楊璐菡博士及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雙院院士George Church共同創辦。公司利用基因剪刀工具CRISPR-Cas9,移除豬隻體內導致器官排斥的基因,把異種細胞、組織及器官用於人體移植上。

楊璐菡是啟函生物的首席執行官,她擁有哈佛醫學院人類生物學和轉化醫學博士學位,2018年被《紐約時報》評選為「當代高瞻遠矚的30位人物」,2017年被《彭博商業周刊》甄選為「全球最有影響50位人物」。

在2018年7月,啟函生物完成A輪融資780萬美元(約6084萬港元),紅杉中國、Arch Venture、北極光創投、樹蘭醫療資本、Biomatics Capital Partners、Alta Partners等參與融資。啟函生物與美國eGenesis為姊妹公司,兩家公司中美同步研發。

豬隻器官無法應用在人體,是由於人類的免疫系統將新器官視為外來器官時,就會產生排斥。此外,每頭豬都帶着一種對豬有益、卻會傳染人類的病毒──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這樣或引發類似HIV病毒的傳染,令器官移植者全身免疫系統癱瘓。

啟函生物以基因剪刀解決問題,做法是先修飾豬細胞,使其不攜帶病毒,並能兼容人體免疫系統。下一步,將其細胞核植入豬的卵子並分裂成胚胎,再置於代孕母體內發育,最終創造了30多隻不帶PERV的豬,為器官衰竭者帶來新希望。

內地每年30萬人輪候

腎病、肝硬化、心臟衰竭等疾病一旦發展到末期,藥物治療已無能為力,只能等待器官移植,才有望挽救患者。

啟函生物引述數據指出,全球器官移植的供求失衡,平均數值是1比30;內地每年有30萬人輪候器官移植,惟最終1萬多人得到救治。

啟函生物的移植計劃,或先在腎臟方面試行,為肝臟移植積累經驗。楊璐菡強調,在大自然面前,必須非常謙遜。36Kr報道,現時開展異種器官移植,或相關技術研究的公司,還有北京蓋蘭德生物科技、湖南賽諾生物科技,以及美國加州的Synthetic Genomics等。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