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
「債券通」今日迎來開通兩周年,然而,香港債市一向不甚活躍,最廣為人知的產品大概只有通脹掛鈎債券(iBond)及供長者認購的銀色債券。港交所(00388)一直致力拓展債券市場,行政總裁李小加稱,「做股票的今天賺錢,但搞固定收益的人才是真正的未來」,可惜多年來成效未彰。
今年5月底,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香港發行2億元人民幣的1年期零售債券,並可上市買賣,是首次有非主權級發行人在港交所平台上發行債券,可供散戶認購。
李小加當時解釋,像農發行這些接近主權評級的機構發債,可遵循簡化的披露程序,冀長期可令港交所的上市債券市場更活躍,投資者亦會視債券為主要投資工具,從而吸引更多內地接近主權信貸評級的發行人來港發債。
場外交易成熟反成障礙
有分析指出,債券市場參與者已習慣在場外買賣,由投資銀行直接售予投資者,運行亦順暢,若在港交所平台買賣債券的成本沒有顯著下降,債市參與者並無動力改變既有做法,港交所的債券市場也難以蓬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內地提前明年撤外資金融持股限制 |
上一篇: | 港交所研建債券資訊系統 利用大數據AI 助內地企債精準定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