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8日

梅隆方智浩:內企赴美上市勢雙降

去年有近40家中資企業赴美上市,打破歷年紀錄。紐約梅隆銀行存託憑證部亞太區負責人方智浩(Francis Giglio)預計,今年的上市數量或集資額會較去年減少,出現「雙降」情況,主要因為企業成長周期為3至5年,目前距下一波浪潮可能仍需時多一兩年;他強調美國投資者對中資科技股特別感興趣,相信長遠來說,會有愈來愈多中資企業赴美上市。

根據彭博數據,去年有38家中資企業在美國上市,合共集資達714.3億元,按年分別升58.3%及1.31倍,雙雙打破歷來紀錄;以集資額計,科技及通訊行業共佔約一半,其他則是消費及金融業等。

電商具潛力最受歡迎

方智浩表示,去年紀錄恐怕難以輕易突破,預料今年赴美上市數量或規模會較去年低,其中一個原因是企業成長需時,雖然近年速度已經愈來愈快,但由早期的初創階段、歷經多輪融資、成長及聘請人才,直至最後上市, 一個完整周期仍需時3至5年,而去年經過一輪有近40家企業掛牌,其他更年輕的公司或需要多1至2年才會成熟及準備好上市。

但他強調,赴美上市數量或集資額長遠仍呈上升趨勢。他解釋,因為美國投資者深知這些中資企業具增長潛力,當中尤其矚目的是科技企業,不但成長強勁且能快速擴闊版圖,故不會想錯失有關投資機會;當中又以電子商貿公司最受歡迎,例如阿里巴巴及亞馬遜(Amazon),其他同行根本難以匹敵,至於受惠電子商貿及消費的公司亦甚獲關注。

此外,對中資企業而言,美國投資者亦較內地投資者更懂得公司價值,因為已有不少在美國上市多年的同業可作比較,例如eBay及亞馬遜等。相反,內地市場人士比較擅長投資傳統行業,例如製造業及工業等,因比科企有更清晰的收入資料。

滬科創板難取代地位

內地推行科創板如箭在弦,中證監上月已發布《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問到這會否減少中資企業赴美上市,方智浩認為,世界上每一個交易所都會愈來愈成熟及更具競爭力,投資者早已習慣,但美國是一個獨特市場,要取代這一個市場及當中的投資者,相信仍需要一段時間。

對於去年不少企業上市後跌破招股價,他認為單看季度表現並不公平,亦難以真實反映企業價值,尤其去年受到環球政經局勢影響,各地股票市場全年均錄跌幅,而不少美國機構投資者會抱持長線投資的取態,並不會憑3個月表現決定買與賣。

採訪、撰文:張浚浩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