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喜茶(HEYTEA)在港首家分店於沙田開幕,吸引大批朝聖者排隊逾3小時,再次反映內地潮流文化漸受本港年輕人追捧。此外,這個國產茶店品牌得以爆紅,靠的不只是奶茶好飲,更在於成功迎合新世代對「儀式感」之渴求。今後做生意有兩大方向,一是講求「多快好省」高效率到極致,讓年輕人不用浪費半秒鐘、半分錢、半句話或半步路,現時以美團(03690)和拼多多為代表;二是能提供儀式感,讓人們心甘情願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和金錢乖乖的奉獻出來。
九十後老闆瞄準年輕客
喜茶創辦人聶雲宸本身是九十後(生於1991年),出身中產家庭(父母皆為工程師),但他對讀書沒興趣,考不進大學,19歲從廣東科技職業學院畢業後,曾於深圳開設手機配件店,賺到20萬元(人民幣.下同),惟後來隨着網購普及而生意淡薄,恰巧他當時看到街邊湧現奶茶店,而普遍粗製濫造,「奶茶不是真茶,水果是果粉,奶蓋就用奶蓋粉」,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遂於2012年5月選址廣東江門市一個15平方米(約161方呎)小地舖,開設第一家茶店。
創業之初,具商業頭腦的聶雲宸雖沒相關經驗,但懂得針對兩個方向:一、走精緻化、真材實料路線,跟街邊劣質「沖粉奶茶」作出區別;二、瞄準年輕客群,只有年輕人會在街頭買飲品,所以必須迎合他們喜好。
他在初期撞板不少,一方面自恃「真材實料」加上成本高昂,每杯茶定價較街邊貨色高出一倍以上;但另方面,他身為門外漢,所泡製的茶不見得特別好飲,以致曾經一日僅賣出10杯飲品。後來他花了半年時間提升質素,包括從台灣南投進口多款茶葉,再配搭不同的鮮奶和水果,試驗最佳口味,結果逐漸造出口碑,每逢放學時間他的小店門外開始有人排隊。
喜茶的經營特色之一是不賣廣告主動宣傳,全靠口碑(自拍打卡、社交分享)和被動宣傳(人龍效應、媒體報道),這也算是迎合新世代風格,皆因現今年輕人都很醒目,洗腦式硬銷徒令他們反感,成本高且效益低。喜茶第一家店成功後,只在江門鄰近縣市逐步加開分店,直到2015年才「出城」進軍廣州市,然後2017年「出省」進駐上海;據聶雲宸解釋,這是因為喜茶純靠口碑推廣,而社交網絡「朋友圈」存在半徑效應,例如江門市學生通常在毗鄰中山市有朋友,所以初期只能一個市一個市慢慢擴張。
此外,為保持質素,喜茶堅持直營,不搞加盟店,所以至今在全國還未夠100家分店,可是去年營業額已超過10億元,並於2016年獲IDG基金領投1億元A輪融資;及至今年4月,該公司完成4億元B輪融資,估值逾60億元。
排隊購買如朝聖
喜茶之爆紅並不純粹因為好飲,更在於迎合新世代對「儀式感」之渴求,當中還可細分為參與感、潮流感、精緻感和手工感。首先,在科網發達的今天,內地年輕人靠着淘寶網購、微信社交、美團外賣,基本上足不出戶也可生活,但人類始終有實體社交需求,長期宅在家裏其實很悶,因此任何生意若能提供「出門之必要」,便等於贏了一半,而講求即製即飲才有最佳原味的喜茶,正可做到這一點;排隊在旁人眼中是浪費時間,對於朝聖者卻像一種儀式,能從中體現自己在現實世界的參與感。
其次,年輕人並非什麼都想參與,起碼他們不會去廣場跳大媽舞,或上茶樓嘆一盅兩件,吸引他們參與的事物必須夠潮,夠潮才夠威;喜茶刻意控制分店數量及放慢製作時間(平均每杯飲品花4分鐘,為其他茶店一倍以上),造成長期人龍效應(現深圳店仍須排隊30分鐘至2小時,視乎不同時段),正有助於維持潮流感,否則若不費絲毫辛苦便可隨時買到,誰還會自拍打卡放上朋友圈。
最後,隨着內地消費升級,年輕人追求精緻式消費,最好還具有「工匠精神」,讓他們自覺購買的並非千篇一律工廠貨色,而是產品背後的靈魂寄託、精神境界和價值認同。喜茶講求優質茶葉、新鮮水果和現場泡製,能營造精緻感;其茶店全部設置透明玻璃櫃台,讓顧客清楚欣賞自己下單的飲品每一個泡製步驟,再加上經訓練茶師全神貫注、一臉肅穆、眉頭緊鎖去沖茶、調配及搖茶,令人們覺得自己飲的不只是一杯茶,還有內裏「工匠之魂」,簡直飲一杯茶就像一次深山參禪,能夠洗滌心靈。
迎合精緻式消費
潮流物事來得快去得快,就像此前曾經大排長龍的一蘭拉麵、鼎泰豐小籠包、芝士工場蛋糕等潮店,一般已人龍不再。不過喜茶一來產品確實高質,二來經營具特色,觀乎其在內地擴張逾5年,至今全國分店仍須排隊,相信其熱潮可望相對持久。
至於能否長期屹立,甚至成為「茶飲版星巴克」,則取決於這種茶飲是否可像咖啡文化一樣源遠深入民心。
無論如何,喜茶爆紅亦為其他行業帶來啟示,日後做生意要麼借助科網技術,追求「多快好省」直到極致,就像淘寶、美團、拼多多;要麼就想辦法提供儀式感,給人們一個理由花費節省下來的時間和金錢,例如排隊3小時買一杯奶蓋綠茶。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陝西景區拒收現金遭處罰 |
上一篇: | 彰顯中央能力 明年料續托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