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24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人形蜈蚣第二集

記得在2015年2月寫過〈「人形蜈蚣」漢能薄膜〉一文,用荷蘭cult片The Human Centipede中的「人形蜈蚣」形容「妖股」漢能薄膜(00566)之畸形商業模式;未幾,漢能真的因為涉及太多關連交易,於當年7月被港交所(00388)強制停牌至今。這套cult片現正上演第二集,漢能昨天宣布獲大股東以溢價27.9%提出私有化,估值逾2100億元,但資金來源成疑;無論如何,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漢能不愧為「人形蜈蚣」。

漢能強制退市前出招

翻查3年半前那篇文章,筆者當時形容漢能為「人形蜈蚣」,皆因其與母公司之間存在嚴重的關連交易,多達99%收入來自向母公司銷售產品與服務,但同時又會花費大部分收入向母公司採購太陽能電池組件,形成生生不息內部循環,業績自可無限擴張。難怪由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漢能股價飆升6倍,市值逾3000億元,大股東李河君獲胡潤評選為2015年內地首富,超越了阿里巴巴馬雲、騰訊(00700)馬化騰、萬達王健林等著名企業家,巴閉程度一時無兩。

漢能這種「食與屙內部循環系統」,正很像cult片The Human Centipede中的「人形蜈蚣」,該片講述一名瘋狂科學家,把一個人的嘴連到第二個人的排泄系統,再把第二個人的嘴連到第三個人的排泄系統,最後把三個人串在一起,試圖形成生生不息循環;極似漢能的商業模式,驟聽略嫌核突,卻充滿創意。

然而,證監會似乎不太欣賞這種創意,在筆者該篇評論文章見報後約5個月,港交所按照證監會指令,根據《證券及期貨規則條例》第8(1)條,勒令漢能停止交易;該條例針對在包括關連交易等事務上,上市公司涉嫌提供虛假、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及後,漢能試圖努力降低關連交易佔比,希望爭取復牌,可是一直未能令證監會滿意,該公司停牌至今已超過3年。按照規則,漢能若在明年7月底「死線」前仍未獲准復牌,將面臨被要求強制退市,屆時並有可能需要向小股東賠償損失。

斥700億私有等睇戲

Cult片劇情往往峰迴路轉,正當很多人都以為這隻「人形蜈蚣」玩完,漢能昨天突然宣布,獲大股東提出私有化要約,擬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方式進行(此句或屬關鍵,下文另述),每股作價不低於5元,較停牌前股價3.91元溢價最少27.9%;同時,該公司擬在完成私有化後,改赴內地A股市場上市。漢能聲稱,今次大股東提出私有化,既出於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亦體現了對中國經濟及A股市場充滿信心。

以5元股價計,漢能估值達到2100億元;資料顯示,大股東李河君及旗下機構持有漢能約66.6%股權(包括74%長倉及7.4%短倉),換言之他需要從小股東手上收購約33.4%股權,涉資約701億元。這位「前首富」儘管在2018年胡潤富豪榜仍名列89位,估計身家尚有300億元人民幣,但是否能夠一次過拿出逾700億港元搞私有化,實在惹人好奇。

當然,不排除李河君背後獲得財團支持。正如筆者本月初在〈股壇周永恒〉一文指出,連被列入「失信人名單」、走佬美國避債的樂視賈躍亭,也能一次又一次說服融創(01918)孫宏斌、恒大(03333)許家印等大老闆「科水」幾百億元打救;李河君和賈躍亭一樣追求新能源夢想(太陽能發電和電動車),而且名聲並不差過後者,起碼未被列為「失信」,更沒走佬,未必不能找到大水喉撐腰。

畢竟cult片通常出人意表,好像憑實幹造出Tesla電動車的Elon Musk,早前也擬把公司私有化,還實牙實齒聲稱funding secured(已確保有充足資金),可最後還是撻Q,更遭美國證交會抽秤調查,被迫黯然卸任Tesla主席職務。相比之下,被不少人視為空心老倌的李河君,在cult片劇情下,反而有機會示範做到funding secured。

小股東最後逃生門

另外,漢能表示今次私有化擬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方式進行,換言之可能主要透過「印公仔紙」換股支付作價,不用花費太多現金。對小股東來說,最理想固然是獲得現金落袋離場,但若結果以換股方案完成私有化退市,亦不失為「最後逃生門」。相對來說,如果「好好睇睇」實現主動退市,起碼留下一絲希望,或許他日能「博大霧」回歸A股也說不定;否則明年一旦被強制退市,還可能面臨漫長訴訟,便無從翻身。兩害取其輕之下,不排除有小股東願意接受換股方案。

由此看來,漢能這隻曾經的「3000億妖股」,今次私有化亦隱隱然帶着「人形蜈蚣」特色,可能透過母公司「印公仔紙」完成私有化上市公司,過程中花費有限,演繹另一款生生不息內部循環,炮製股壇cult片第二集,值得拭目以待。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