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23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A股三峽論

一如所料,A股上證指數昨日急漲,幅度達4.1%,帶動港股恒指也攀升2.3%。然而,這次究竟只屬短暫反彈,抑或可視作中長線轉勢,最大關鍵不在於如何應對貿易戰,而在於中國自身國策是否重新回到堅持改革開放、尊重民營經濟的大方向。正如歷史學家唐德剛「歷史三峽論」形容,中國是一艘轉型中的大船,只要長遠方向沒錯及未致沉船,停滯兩三年其實不足掛齒。國家主席習近平料於今日主持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其「南巡」表態值得關注,並可能決定中港股市屬於反彈抑或反轉。

中國這一輪經濟放緩、股市急挫的導火線無疑繫於貿易戰,但正如國務院副總理、「國師」劉鶴及不少論者皆指出,中美經貿摩擦一來無可避免,二來「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假若中國自身「內功」做得夠好,雖仍難免受貿易戰挫損,卻未致於不能應付,更遑論被拖垮。

實際上,近期不論實體經濟或投資市場都瀰漫悲觀情緒,貿易戰尚屬次要原因,更重要是中央近年的政策變化,包括有意無意間貶抑民企,在客觀上造成「國進民退」,令營商者和投資者相當迷茫,對前景看不到樂觀方向。

堅持改革開放至關鍵

亦因如此,上周五中央政府「四巨頭」同日大合唱力撐股市之餘,不約而同都有為民企注入強心針。例如劉鶴明言,他知道股市大跌原因之一是「投資者很關心民營經濟發展、產權保護等問題」,並承認目前政策執行「存在一些誤解和偏差,比如說有些機構的業務人員認為,給國有企業提供貸款是安全的,但給民營企業貸款政治上有風險,寧可不作為,也不犯政治錯誤」。

劉鶴強調,民營經濟在中國「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因此必須糾正偏差,「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就是支援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及至剛過去的周日,新華社更刊發了習近平致一批民營企業家的回信,他稱,「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由此可見,中央政府其實也明白到目前經濟缺乏活力和信心,主因之一在於過往幾年針對民企的政策存在執行偏差。問題是,當局現時進行糾偏、為民企平反,究竟是因為經濟形勢太弱而「死死地氣」被迫為之,抑或朝野上下再次凝聚共識,真正體會到堅持改革開放、尊重民營經濟才是前行之路?若屬前者,那麼當經濟和股市稍為企穩之後,政策便可能再一次「向左走」;若屬後者,才意味中國這艘大船經過兩三年停滯迷茫期之後,重新回到正確大方向。

不怕停滯 最驚沉船

唐德剛在30年前提出「歷史三峽論」,指中國自公元前四世紀「商鞅變法」直到秦皇漢武之間,實現了第一次社會政治制度轉型,由封建轉為帝制,歷時達300年;第二次轉型則於1839年鴉片戰爭之後,估計最少也要花上200年,即直到2040年左右才可轉型為民治社會。而在轉型期間的瓶頸,就如船過三峽,難免緩慢而行,以穩為上,過程中無可避免有阻滯甚至倒退,但最重要是大方向沒出差錯,亦未致觸礁沉船。

從這角度看,中國過往兩三年出現「國進民退」諸如此類的阻滯和倒退,放進歷史視角根本算不了什麼;若能因此重新確認正確方向,便當作「交學費」吧。從微觀層面來看中港股市,邏輯其實也相似;假若中國國策重新確定為堅持改革開放、尊重民營經濟,則近日的股市反彈可望延伸為長線反轉,甚至掀起新一浪「長牛市」,就像股市拐過三峽轉角位,輕舟已過萬重山。習近平今日主持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之後,有可能到訪改革開放發源地深圳(DJI大疆宣布,深圳全市由即日起禁飛無人機直到周四下午),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習大大這次「南巡」的表態可堪關注。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