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9日
香港近月什麼升價最勁?不是樓價或Bitcoin,而是生豬肉。據衞生署統計,昨天活豬拍賣(每擔)平均價格達1303港元,較4月份急漲逾30%。本港活豬逾九成來自內地,據國家農業部數據,昨天內地生豬肉(每斤)價格報13.7元人民幣,較4月份上漲33%,跟本港豬價升幅基本一致。這輪豬價飆升背後有三大直接成因:豬瘟、雨災、貿易戰。關鍵是升勢僅屬短暫抑或有力持續;連同近日全國城市租金失控,有可能預示內地將迎來惡性通脹。
貿戰打大豆 拉升飼料價
先講中美貿易戰,正如中方官員揚言「先打大豆,再打汽車,最後打飛機」,中國政府已自7月起對美國大豆加徵25%關稅,皆因大豆是美國對華出口最大宗產品之一,去年貨額達140億美元,僅次於芯片和飛機。再者,美國大豆主要產自總統特朗普「票倉」州份,中方期望藉着「打大豆」向飄忽的侵侵施壓。
然而,這一招實屬雙刃劍,事關中國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去年進口量達9553萬噸,佔大豆消費量之87%,自給率僅13%。在中國進口的大豆當中,以來自巴西佔最多,達5093萬噸,其次為美國的3286萬噸。因此,中國在「打大豆」之後,一來會令輸入美國大豆成本顯著上漲,二來即使改從其他地區增加採購,後者也懂得坐地起價。
為何中國要買這麼多大豆?莫非人人都愛飲豆漿和維他奶?非也,中國去年消費1.1萬噸大豆,只得13%(1395萬噸)是「人食」,其餘大部分都是「畜牲食」,即是榨油之後製成豆粕,作為豬、牛、雞等禽畜的飼料,當中又以豬食得最多。據業界估算,養一隻豬的總成本,飼料佔比達75%,而飼料當中又以豆粕佔最多。由此可見,貿易戰令進口大豆成本急漲,定必對豬肉價格構成巨大壓力。
瘟疫兼雨災肆虐影響
第二個原因是本月1日,遼寧省證實爆發全國首宗「非洲豬瘟」,那是死亡率達100%、暫時無藥醫、也沒疫苗預防的嚴重豬瘟,而且此後疫情愈演愈烈,擴散到全國多地,至今已撲殺逾1.4萬隻豬,目前看不到應付對策,只能祈禱疫情不會再進一步蔓延。
為何無端端發豬瘟?不少人認為也跟貿易戰有關。話說「非洲豬瘟」顧名思義來自非洲,但自從2007年傳入俄羅斯,在俄國落戶為風土病(就像香港登革熱),當地去年剛爆發嚴重疫情,被迫撲殺全國接近一成豬隻。世界各國(包括中國)近年一直禁止從俄羅斯進口豬肉產品,不過自今年7月起,懷疑為了應對中美貿易戰,中國恢復從俄國購買豬肉,有可能「引病入室」(與此同時,基於中俄邊境接壤逾4000公里,近年從俄國黑市走私生豬的活動一直存在)。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轄下豬傳染病研究室檢測,中國這輪「非洲豬瘟」病毒DNA跟去年俄羅斯疫情源頭基本相同。
惡性通脹恐將降臨
禍不單行,華東及華南地區本月發生大規模雨災,對農產品生產及運輸構成影響。不過,市場人士反倒希望這是豬價飆升之主因,這意味着影響僅屬短暫。
然而,除了上述三大直接成因,還有一個最令人擔心的宏觀因素,就是在貨幣政策持續放水(今年M2仍增加逾8%,所謂「去槓桿」只是嘗試從大浴缸𢳂走一杯水)、人民幣貶值兼遏抑房地產(關閉蓄水池入口)之下,近日終於因緣和合,大水漫灌湧至下游消費價格,而豬肉只不過疊加了「打大豆」因素令升勢最為突出。另一不祥徵兆是近月全國城市住宅租金失控上漲,所謂衣食住行,假若「食」和「住」成本都飛升,惡性通脹或許即將來臨。因此,除了股價、樓價和虛幣幣價,大家近日也應該效法家庭主婦,每日密切關注豬肉價格。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零食物語無人店下周進駐旺角 |
上一篇: | 華府洗牌經貿 人民幣難自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