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15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慎防貿易核戰

在歷史性「特金會」之後,正如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言,世界核戰風險大幅降低,誠可喜。搞完世界和平這些大事,就是時候重新關注做生意搵銀。特朗普這次雖然出盡風頭,但他跟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簽署的協議內容遠遜預期,同時又已放口風會叫停美韓軍演,令他在美國國內被指「贏了面子輸盡裏子」,承受很大壓力。因此,侵侵在接下來跟中國進行的第二輪貿易談判,不容再落得軟弱形象,需要硬起來以重建威信,他昨天已預告「未來幾星期可能在貿易上激嬲中國」。美國經濟持續強勁,令侵侵更有底氣跟中國開打小型貿易戰,但要慎防一發不可收拾,演變為「貿易核戰」。

特金會輸裏子捱批

特朗普被指對金正恩讓步太多,主要在於三方面:一、「特金協議」僅表示北韓同意「全面無核化」(Complete Denuclearization),卻並無美國此前要求的「可驗證」(Verifiable)、「不可逆轉」(Irreversible)等字眼,令人擔心北韓日後在接受國際社會驗證其撤核進程時未必全面合作,且可能保留一些基礎實驗數據以待隨時重新研發核武。

二、該協議亦無任何撤核時間表或路線圖,予人感覺相當虛無。不少國際關係專家在「特金會」前已指出,時間表和路線圖將是檢驗今次會面成果之最重要關鍵;但最終令人大失所望,現在這份協議其實只證明特朗普和金正恩未至於談判破裂、不歡而散,可是他倆未能就任何具體進展取得共識。畢竟早在「特金會」之前,金正恩已在《板門店宣言》等多個公開場合上承諾「全面無核化」,外界期望他跟特朗普起碼會談妥一些具體內容,結果卻交白卷。

打個比喻,這份所謂協議,其實就像近年很多科網企業到處跟人簽訂的「合作意向備忘錄」,僅宣告雙方有意願在多方面尋求合作,底子裏卻尚未有任何具體方案,遑論簽署正式商業合約,這些備忘錄在最後十居其九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預告撤軍震驚全球

三、除了終於實現歷史性見面,表面「威水」,美國在今次「特金會」可謂毫無收穫。但在會後,特朗普已急不及待表示美國和南韓不應再進行聯合軍演,還說最終應該撤走駐韓美軍。這番言論震驚全球,南韓和日本尤其不滿。誰都知道,美國在日韓的駐軍,是這個超級大國海外軍事布局最重要一環,美方若能從南韓撤軍,便意味駐日軍力也可撤走或減少,這將象徵美國軍事方針重大逆轉,坐視日韓在軍事領域獨力面對中國。難怪就連美國國防部發言人也公開跟頂頭大老闆、三軍統帥特朗普唱反調,強調美國有責任確保亞太區安全穩定,駐韓美軍亦表示從無收過停止聯合軍演的任何命令。

事實上,早於去年美朝關係劍拔弩張之際,中國已在聯合國提出「雙停止」(suspension for suspension)作為解決方案,即是美國停止在東北亞軍演及部署軍力,換取北韓停止發展核武。此建議當時被視為「一家人最重要齊齊整整」、「你肚餓我煮個麵畀你食」般廢話,皆因美朝雙方實力懸殊,根本談不上等價交換;就像巴西隊跟香港隊踢波,港隊隊長在賽前建議「我哋各讓一步,打和雙冠軍super,ok?」豈料特朗普現在提出叫停軍演及撤走駐軍,正正就是suspension for suspension方案,似乎完全依照中國去年拋出、被視為荒謬的劇本來進行。

對華貿戰勢趨強硬

若比喻為樓宇交易,美國作為買家在最初出價300萬元,北韓身為賣家則叫價500萬元,結果最後成交價達600萬元,美國不但完全滿足北韓要求,還額外送多100萬元作見面禮,令人摸不着頭腦。或許特朗普真的很想藉此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在美國國內備受猛烈抨擊,近乎「喪權辱國」,淪為美版李鴻章。

在此情況下,特朗普在接下來跟中國進行的第二輪貿易談判,或需要轉趨強硬,避免再被譏軟弱及向中方讓步。難怪他昨天已率先預告,未來幾星期將針對中美貿易採取「非常強硬」(very strongly)行動,有可能令中國感到不快(upset)。根據時間表,美國將於今日(周五)公布對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的最終清單,並於6月30日宣布針對中國的投資限制和出口管制具體措施。

無論如何,特朗普在「特金會」後國際人氣高漲,加上美國經濟持續強勁,失業率降至3.8%,總就業人口創歷來新高,令侵侵有底氣跟中國來一場「局部貿易戰」,藉以挽回助長威信。因此,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幾星期的中美貿易交鋒不會像「特金會」般和諧友好,隨時會傳來壞消息,甚至真槍實彈局部開火,只望局面不會失控而觸發中美貿易核戰。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