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18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瘋狂炒蘋果

股神畢非德旗艦巴郡在首季豪擲148億美元(約1154億港元)增持蘋果公司股票,現時蘋果已超越了股神長期愛股富國銀行和可口可樂,晉身巴郡第一大重倉股。另一邊廂,蘋果在中國也受到熱炒,但並非賣iPhone的蘋果公司,而是用來吃那種蘋果。鄭州商品交易所自從去年12月推出全國首個蘋果期貨,每噸價格由7800元(人民幣.下同)累漲至近萬元,本周三單日成交額更達到6163億元,比同日滬深股市成交額(4991億元)更高。蘋果如此瘋狂,部分由於今年產量失收,但更大原因是內地嚴打樓市和虛擬貨幣炒風,同時股市淡靜缺乏方向,促使投機者另覓炒賣對象。

內地期貨成交超股市

蘋果又被稱為「蛇果」(嚴格而言,蛇果Red Delicious只是蘋果其中一個品種),正是《聖經.創世紀》那條蛇引誘夏娃和阿當食的禁果,很多人也以為蘋果是盛產於歐美的舶來品。事實上,蘋果最早原產於歐洲、中亞及新疆地區,直到13世紀元朝才引進中土。但時至今日,中國已是全球最大蘋果出產國,去年產量達4350萬噸,獨佔全球產量接近六成,拋離第二位的美國(1229萬噸)。

與此同時,中國亦是最大蘋果消費國,去年消費量達4259萬噸,因此中國的蘋果產業基本上自產自用,超過95%產量都在國內銷售,出口和進口只佔極少部分。

不過,中國的蘋果種植主要仍採用小農模式,特別是政府將之視為「扶貧果」,專門到貧困地區協助當地貧民栽種蘋果;目前獲國家農業部認定的全國122個蘋果重點縣市,其中33個屬國家級貧困縣,涉及數以千萬果農。所以每逢遇上氣候異變等原因導致蘋果失收,均對大量貧困果農生計帶來威脅。

「扶貧果」助小農保生計

基於此,鄭州商品交易所在去年12月推出全國首個蘋果期貨產品,原意是為果農提供一款價格對沖工具,藉以保障收入平穩。然而,在中國任何看似合理的投資工具,都很容易變質為投機者炒賣對象。恰逢今年初以來因天氣乾旱,蘋果確實出現失收跡象,所以期貨價格由去年底的7800元,累漲28%至目前接近1萬元,亦較現貨價格每噸約8000元為高,反映市場預期失收將會導致蘋果價格顯著上升。

但更不尋常的在於成交額,本年初每日僅數十億元,自5月起驟然飆升至逾千億元,在本周三(16日)更達到天文數字6163億元,不但超過滬深股市交投,亦相當於中國蘋果每年約3000億元產值之雙倍。換言之,該款期貨在短短一日內,便交易了等於整個行業兩年產值的金額,很明顯已演變為炒賣主導。

累漲三成好賺過股神

為了打擊炒風,鄭州商品交易所自周三起把蘋果期貨保證金要求由7%提升到10%,又把日內平倉手續費由1.5元加到3元,務求增加炒賣成本。這些措施似乎略見成效,昨天(17日)的蘋果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回落至每噸約9000元,成交額亦縮減至4239億元,但整體上仍處於甚高水平。

講到底,中國人天生賭性強、愛炒賣,由2010年起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豬你漲」(分別炒賣大蒜、綠豆、生薑和豬肉),到近年的Bitcoin等虛擬貨幣,至於炒樓和炒股更是貫徹始終。不過,中央近年堅持「房住不炒」嚴打炒樓,又禁止虛擬貨幣在境內交易,再加上股市淡靜缺乏方向,令市場上很多游資「炒無可炒」。適逢蘋果期貨新推出,兼且有見於近月產量失收,遂吸引大量投機者加入,形成新的炒賣戰場。

事實上,蘋果期貨年初至今累漲近三成,跑贏美國蘋果公司股價同期約一成升幅,因此炒「真.蘋果」期貨的投機者,所獲回報率應該勝過重倉蘋果股票的股神畢非德,當然更加好過在旺角先達廣場炒iPhone的「果農」。然而,炒風來得快去得快,隨着鄭州商品交易所出手打擊,蘋果期貨價格和成交額都有沉重回調壓力,投機者小心像旺角果農般「炒到燶」。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