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
做生意倘不能成功到萬民崇拜,若可犯眾憎到「世人皆欲殺」也算一項成就,而「流芳」與「遺臭」都不容易。好像在中國搞電動車搞到周身債的樂視創辦人賈躍亭,勉強可算「債主皆欲殺」。在太平洋彼岸,另一個狂人、Tesla老闆馬斯克(Elon Musk)同樣搞電動車搞到得罪全世界,該公司已成為美股最被沽空之股票,馬斯克還在電話會議上跟大行分析師鬧交,拖累股價進一步插水,堪稱「華爾街皆欲殺」;就連88歲高齡的股神畢非德,亦忍不住加把口抽秤這位後生仔。不少業界專家斷言Tesla將於今年內破產,且看鐵甲奇俠能否再創奇蹟,避免淪為「美版賈躍亭」。
Tesla超越蘋果成沽空王
年初以來,美股「沽空王」寶座一直由蘋果公司佔據,截至4月中旬,蘋果被沽空股數達5621萬股,價值接近100億美元,但相對於該巨無霸本身逾9000億美元市值,被沽空股份只佔1%左右,而且很大部分來自基金公司之對沖避險策略(例如有基金重倉了蘋果股份,卻預料短期股價有壓力,又不想減倉撤退,遂沽空部分股份以對沖風險)。
不過自3月起,Tesla由於Model 3產能遠遜預期,再加上龐大資金壓力,導致愈來愈多大行和基金看淡,令被沽空股數直線飆升,最新達到3013萬股,價值107億美元,超越了蘋果成為「沽空王」。值得留意,相比起蘋果之龐大體積,Tesla現市值不過490億美元左右,換言之超過20%股份已被沽空;若扣除馬斯克等高層自己的持股,流通股份當中更有接近三分之一遭到沽空。
今年首季,Tesla勁蝕7.1億美元,虧損額按年擴大逾倍,最令人擔心是集團債務總額達216億美元,單計流動債務已有87億美元,相對於手持27億美元現金以及「燒錢」速度,其財務狀況實在堪憂。從曾經見證通用汽車於2009年破產的通用集團前副主席Bob Lutz,到基金經理Jim Chanos和分析師Jeff Osborne等財經界名人,都認為按目前情況,Tesla除非獲得額外融資,否則很有可能在今年內破產。
財務堪憂 馬斯克續發窮惡
面對外界疑慮,馬斯克身為CEO,很應該盡力解畫安撫投資者,或者拿出具體方案給予市場信心。不過,若給你估到,他就不是Elon Musk。馬斯克竟然繼續寸嘴撩事鬥非,包括在上周四的首季業績電話會議上,鬧爆一眾大行分析師的提問「沉悶」和「無聊」,他又相繼截斷了多名分析師的電話線路,寧願在YouTube頻道上跟散戶傾偈。馬斯克這種乖張行為令市場對Tesla進一步喪失信心,拖累該公司股價在翌日一度急插8%,全日收跌5%。
此外,馬斯克當日在電話會議上被問及Tesla的「護城河」(moat)是否受到威脅,他不以為然反駁,指「護城河」已是過時概念:「它們更像是一種古舊的方式,如果你對抗敵人的唯一防禦就是『護城河』,你堅持不了多久。更重要應是創新步伐,這才是決定競爭力的根本因素。」
儘管馬斯克並無點名針對任何人或公司,不過向來提倡「護城河」概念的股神畢非德就「對號入座」,上周六在巴郡股東會上公開回應,強調該概念並沒過時,又說「技術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馬斯克可能在一些領域帶來顛覆,但我不認為他能在糖果行業跟我們競爭(巴郡持有See's糖果公司)。」
還是那一句,能給你估到就不是Elon Musk,他由創辦支付平台PayPal到太陽能公司SolarCity、火箭發射商SpaceX、超高速交通系統Hyperloop,其言行向來充滿爭議,惟每次都能獲得一定程度成功。亦正因這些Bingo往績,令人寄望他今次也能把Tesla帶出絕境。
正如杜甫形容李白「世人皆欲殺」,下一句卻是「吾意獨憐才」,可見想做「眾人之敵」也要講究才能。
預言屠殺淡友 等睇好戲
事實上,Tesla今年雖成為「沽空王」,但股價跌幅有限,年初至今累跌不足5%,較去年6月歷史高峰亦僅回落兩成多,反映一方面很多大行和專家看淡,同時也有不少擁躉堅定看好Tesla及馬斯克,支持該公司股價「久沽不落」。再者,既然這麼多人瞓身沽空Tesla,相關基金及沽空機構應該千方百計想找出其死穴,例如經營或會計上的疑點,務求給予致命一擊,可是至今未見「黑材料」流出,意味着該公司除了產能遜色和資金緊張這兩大灰犀牛之外,潛藏之黑天鵝風險相對較低。
最關鍵的Model 3產能問題,Tesla原本目標為每星期5000輛,但今年首季只能做到平均750輛。不過隨着馬斯克在前線工廠「瞓梳化」拆解產能樽頸,現時每周產能已提升至接近3000輛,他還保證兩個月內可達到5000輛目標。這張期票若能兌現,將有助化解Tesla之困境,屆時那批逾百億美元沽空可能被挾倉,平倉潮也會引發連鎖效應。馬斯克亦在Twitter上挑機,預言「世紀空軍大屠殺」即將上演(short burn of the century coming soon)。這場大戰肯定精采,不是馬斯克淪為「美版賈躍亭」,就是空軍屍橫遍野。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四叔找數真漢子 一億捐恒管 |
上一篇: | 捉蟲只屬小動作 美元回揚大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