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27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北大清華有前途

內地最高等學府清華和北大近日都有新聞受到熱議,其中,清華前副校長施一公被盛傳因為「月薪4萬,買不起樓」才轉投馬化騰、王健林等捐建的西湖大學出任校長,但他已澄清此為不實謠言。至於北大,則有年輕學生岳昕不顧前途,公開要求為22年前一宗教授涉性侵女生致後者自殺案進行調查。時隔八九民運接近30年,現今內地頂尖高校師生不全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這個國家前景帶來一絲樂觀。

先講施一公事件,事緣近日網上盛傳,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在2018年全球CEO發展大會上,透露施一公本年初辭任清華副校長、加盟西湖大學,皆因在清華的年薪只得48萬元(人民幣.下同),相當於月薪4萬元,但他「有兩個小孩,都在上學,一年要花60萬,施一公自己還在北京貸款買房,需要還房貸,小孩上學費用,加上家庭日常開銷,清華這點薪水遠遠不能解決生活所需,房貸都到了還不起的地步」。

傳副校長為供樓跳槽

這宗消息非常juicy,立刻被瘋傳,人們紛紛謂「連清華副校長都買不起樓」,又說「高級知識分子為買樓放棄理想」,借之投射他們對樓價過高等社會現實的不滿。不過,各方隨即作出回應,娃哈哈表示「宗慶后董事長在2018全球CEO發展大會上,沒有涉及失實報道中的言論」(但沒直接指他在其他場合有否講過),呼籲媒體別再進行解讀。

施一公則只回覆了8個字「不實謠言,不攻自破」。在本月16日正式就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時,他在演講中說:「辦好西湖大學是我肩上義不容辭的責任。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西湖大學就是我生命中的這件大事,我已經做好準備,毫無保留地付出我的全部心力,以不忘初心、無問西東的務實態度,帶着全社會、國家、政府和全體師生員工的重託,使西湖大學成為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至於北大的岳昕事件,就更加惹火。最初源於本月5日,北大社會學系1995級舊生李悠悠在豆瓣網實名發表長文,題為〈現南京大學文學語言學系主任、長江學者沈陽教授,女生高岩的死真的與你無關嗎?〉,內容指控沈陽在22年前任職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期間,對該系女學生高岩(李悠悠的閨蜜)進行性侵,並污衊高岩患有精神病,最終導致高岩於1998年3月在家中開煤氣自殺身亡。李悠悠又指控北大校方當年未有正視事件,僅對沈陽作出行政處分,無礙他仕途繼續扶搖直上;在事發後,沈陽甚至獲安排到香港城市大學「過冷河」(作為訪問學者)一年,之後再重返北大執教。

該文發表後,在北大學生之間引起廣泛關注,被視為「北大版林奕含事件」,部分學生要求北大公開當年的調查紀錄,但遭校方拒絕,這些學生更隨即被教務人員約談和施壓。直到本周一,北大外語學院2014級本科生岳昕在自媒體發表〈致北京大學師生和北大外國語學院的一封公開信〉,聲稱其因參與要求北大公開調查紀錄,連日來不斷受到校方施壓,遭威脅不能畢業,甚至被軟禁於家中,其母親更因此情緒崩潰。這封「公開信」令事件進一步受到關注,全國其他高校很多學生紛紛聲援岳昕,不滿校方禁制資訊及強行壓制學生訴求。自本周三起,北大校內更湧現「民運式大字報」。

言論被打壓學生抗爭

就連《人民日報》本周二也在微博發帖,題為〈人民日報評北大學生公開信事件:如何聆聽年輕的聲音〉,暗批校方處理手法不當:「這一事件,和近幾個月來陸續發生在高校中的一些熱點事件一樣,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如何以恰當方式回應學生訴求。」「新時代的青年人特點鮮明……(他們)對國家、民族、社會和自身,有着更系統、更深入的思考。他們有很強的權利意識、法治觀念,也有着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有能力獨立自主地認識世界。」「『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基本方法論。說到底,就是要把握好這一代人的思想和行為特點,把握好年輕人的個性和共性特徵,在疏導情緒中贏得尊重,在解疑釋惑中凝聚共識。」

諷刺的是,《人民日報》這篇微博在發表幾小時後便被刪除,想不到連黨媒的聲音都不能被聆聽,這亦反映該事件在內地社會引起的激烈爭議,甚至在體制內亦可能存在矛盾意見。不少人認為,內地部分民眾、尤其年輕人對於近年漸趨收緊的言論和政治環境早已積壓不滿,故借今次事件為導火線作出宣洩。與此同時,亦有人支持北大校方,認為不可輕易「向學生屈服」,否則他們勢將得寸進尺,甚至動搖國家管治體制。

尤其目前時間敏感,下月4日就是五四運動紀念日,也是北大120周年校慶,再下一個月4日更是「六四」;當年八九民運,正是由北大學生於4月份在校園內設立胡耀邦靈堂而揭幕。因此今次事件若處理不好,令人擔心會演變為更大規模的政治運動。再者,照例有陰謀論者指出,這次學生抗爭似乎是有組織,可能是由境外勢力策動云云。

頂尖師生醒覺是好事

無論如何,誰都知道現今考進北大、清華有多不容易,學生們過五關斬六將,才登上頂級學府,背負整個家族寄望。但在目下物欲橫流之內地社會,北大不少學生原來並非只顧自己求職、謀官和賺錢前途,願意為22年前一位素未謀面舊生涉嫌被性侵而出頭抗爭,甚至不惜押上難得考進北大帶來之大好前程。由此看來,對於中國的前途,還是值得有一絲樂觀的。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