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23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富士康奉旨上A股

中證監今年大幅收緊A股IPO審批標準,過會率由78%急跌至僅36%,令很多公司辛辛苦苦排隊三四年,卻在最後一關前功盡棄,欲哭無淚。然而,在這個特殊國情國度,凡事都有例外,好像台灣巨擘鴻海旗下大名鼎鼎的富士康,現正申請A股IPO,估值料達5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可是該公司被指犯盡「三大天條」,包括註冊未滿3年、無實際控制人、存在同業競爭,惟有向中央國務院申請「特批豁免」,可謂「奉旨上市」。畢竟富士康將成為首家登陸A股的台資巨企,象徵兩岸關係更加骨肉兄弟難分,政治統戰意義濃重,試問區區中證監又怎敢攔路。

具備統戰價值

「富士康」這個招牌一直存在不少混淆,有需要從頭講起。話說郭台銘1974年在台灣創辦第一家公司「鴻海塑膠」,1982年改名「鴻海精密」,同時在內地設立子公司「富士康」開展代工業務。2005年,富士康分拆旗下小部分業務在港IPO上市,最初名為「富士康國際」(02038),2013年改名「富智康集團」。

很多人把「富智康」和「富士康」混為一談,但其實後者最賺錢、最主要的業務,包括為蘋果iPhone代工等,都沒有放進「富智康」。「富智康」現市值175億港元,本周三剛發盈警,估計去年由盈轉虧,勁蝕41億港元。

2015年3月,鴻海把富士康在內地的大部分業務,重組為新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亦即今次申請A股IPO的主體;而「富智康」並不包括在新公司資產當中,劃歸鴻海精密直接持有。簡言之,現時在台灣掛牌、市值1.5萬億台幣(約3300億元人民幣)的鴻海精密繼續是「阿媽」,下轄一批仔女,最大份是擬登陸A股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佔近半資產及利潤),跟港股的「富智康」構成姊妹公司。

根據上市申請文件,「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去年營業額和純利為3545億和159億元人民幣,主要從事電子產品代工業務,客戶包括蘋果、Amazon、聯想、華為等,首五大客戶佔其營業額73%。儘管未披露擬集資規模,但該公司表示將把募得資金投放於5G技術、智能製造、物聯網、產能提升等8大項目,總投資額273億元人民幣。

現時A股電子產品工業股平均市盈率約22倍,不過「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認為全球行業龍頭,其替蘋果等品牌代工的地位難以撼動,兼且是郭台銘王國「長子」,再加上智能製造、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新潮概念,市場估計上市初期市盈率可達35倍以上,意味着市值超過5500億元人民幣,比起「阿媽」鴻海精密現時約3300億元人民幣市值更高一大截。

然而,該公司的上市申請被指犯盡「三大天條」:一、註冊未滿3年;二、跟「富智康」等姊妹公司存在大量同業競爭;三、股權結構複雜,大部分股份由鴻海精密透過一家香港控股公司間接持有,不存在實際控制人。在一般情況下,尤其考慮到中證監今年大幅收緊IPO審批,如此一宗申請似乎不可能獲批過關。

不過以郭台銘的精明老練和江湖地位,又豈會貿然打沒把握的仗。申請文件顯示,該公司已向「有權部門」申請相關豁免。據了解,所謂「有權部門」即是中央國務院。國務院以往甚少動用此一特批豁免權,對上一次要數到2011年,為了讓央企中國水電(601669.SH)緩解債務危機,特批該公司即使重組未滿3年卻可進行IPO。富士康固然並非央企親生仔,但這位「遠房子姪」極具統戰價值,可望成為首家台資巨企登陸A股,象徵兩岸關係更加切肉不離皮。

肥水留在內地

更何況,中證監收緊IPO審批意在提升上市公司質素,減少諸如「老闆走佬」、「扇貝失蹤」、「白酒蒸發」等鬧劇;而身為全球電子代工龍頭的富士康,每年純利逾百億元人民幣,無疑為名實兼備之優質企業,有助拉升A股公司平均水準。再者,該公司在內地聘用幾十萬工人,以血汗和腦汁生產iPhone等產品,被視為新時代Made in China代表招牌,現在讓A股股民購買其股份,亦相當於把部分利潤留在內地,肥水不外流。由此看來,國務院大有理由御筆一批,保送富士康掛牌A股。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