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9日
大半個世紀以來,石油被視為全球經濟大動脈,世界列強為此不惜大動干戈,或者拚命捍衞運油航道;但隨着核能及各種新能源技術進步,各國對石油的依賴已大大減輕。相反,在當今環球電商時代,對各國經濟愈來愈重要的是貨運物流,儘管未必稱得上「大動脈」,若然這條「血管」堵塞不暢,也足以令相關經濟體大病一場。觀乎中資公司近日兩宗巨額涉外收購,充分反映中國對物流的重視,誓要確保「血管」健康安全。
第一宗收購,是由萬科(02202)牽頭,聯同中銀集團投資、厚樸投資、高瓴資本等基金,合計斥資116億美元(約905億港元),全面收購在新加坡上市的物流地產巨擘普洛斯(GLP)。
普洛斯物流園雄霸內地
這家普洛斯大有來頭,前身為全球物流地產一哥ProLogis的中國子公司,於2008年被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以13億美元買下,並改名為普洛斯,兩年後在新交所IPO上市。
普洛斯現為中國最大的物流地產營運商,甚至稱為最大也不足以形容,簡直是勁大、超大、爆大。按物業面積計算,截至2015年,普洛斯在內地的市佔率高達55%,超過第2至第10位總和有多。近年聲勢浩大的菜鳥,以及萬科本身於2014年建立的物流地產業務,相比之下根本不入流。更甚者,普洛斯的物流地產除了巨無霸,還佔據了全國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令其他對手不但在「量」方面無法匹敵,在「質」方面被拋離得更遠。
能夠如此強大,普洛斯建基於三大優勢。首先是插旗夠早,其前身ProLogis於九十年代已從美國來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密密買地興建大型物流園,當時中國商界連「物流地產」概念也未有,各企業只是在自家廠房旁邊興建倉庫,再透過貨車和火車運往全國。截至目前,普洛斯在內地38個城市管理252個物流園。隨着城市密度提升,新晉物流商想在北京、上海等找到一幅細小地皮已極為艱難,但普洛斯在這兩大城市各有8個和9個物流園!所以任何電商企業或傳統企業,若想確保在一二線城市貨運暢通,就不得不幫襯普洛斯。
其次,普洛斯除了早着先鞭佔據了全國核心地段,服務也公認優質,皆因它的前身母公司ProLogis作為全球物流地產一哥,擁有數十年經驗,其物流園的設計、興建和營運均代表着國際尖端水準。所以一直以來,很多外資企業在中國都是「非普洛斯不用」,即使其收費有不少溢價。
握在自己人手上才放心
最後,現今萬科、萬達等很多內地地產商都矢言要轉型為「輕資產」模式,但普洛斯從最初開始就是「輕資產」,大部分物流園是夥拍主權基金、養老基金、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合作(此前在中國最大的合作夥伴包括社保基金和中投),本身只佔10%至30%之少數股權,卻負責管理及收取管理費,因此能夠快速擴張。
理解到普洛斯在中國物流業的地位有幾霸道,就會明白中資公司為何要將之收歸旗下。在目前電商年代,內地每日運送逾億個包裹,阿里巴巴老闆馬雲更預言到2025年會提升至每日10億個;這條物流血管假如不順暢,中國的社會和經濟即使未停擺,也肯定元氣大傷。如此重要的血脈,當然是握在「自己人」手上更為放心。
併東方海外誕貨運巨擘
物流園主要關乎國內貨運,至於國際貨運近日也有一宗大交易,就是由央企中遠海運控股(01919)斥63億美元(約491億港元),收購已故世界船王董浩雲家族的東方海外(00316)。眾所周知,董浩雲長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董建華,無疑屬於「自己人」,所以中遠海運今次收購東方海外無關「放心」與否,而是要整合為國際貨運巨擘。
在交易前,中遠海運和東方海外的全球份額(按貨運量計)分別為8.4%和3.1%,排名第4和第7;在交易後,中遠海運排名將升至第3位,僅次於歐洲的馬士基集團和地中海航運。國際航運作為對外貿易血管,假若受到阻滯也將重創經濟,因此從中國角度看,這條血管也不宜長期依賴外資公司,有必要培育足夠強大的「自己人」,今次中遠海運與東方海外合併正是關鍵一步。
環球政局處於「後冷戰時代」,列強在「核平衡」之下,真正大打出手的機會甚微;反而更可能上演的是經貿戰,例如透過制裁、禁運、訴訟等各種招數,稍為干擾競爭國家的經濟運作,藉此為自己取得優勢。當貨運物流日益成為「新.經濟命脈」,重要性不亞於石油,各地物流行業的兼併重組大交易相信陸續有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王菲前經理人寬姐被賭場追債400萬 |
上一篇: | 十九大前排毒美顏 A股V形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