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8月18日

深港通勢加快A股入摩
消除主要障礙 年底前或實現

「深港通」將於12月底前開通,投行及基金都預期對兩地市況刺激不大,主要影響是中長期改變投資者結構和收窄兩地估值差距,並象徵中國政府走出A股股災陰霾和資本外流憂慮,重新加速向外開放股市,這將促進國際指數未來納入更多A股,長遠在監管制度及估值合理度上追上國際水平。

「深港通」開通後,近七成的A股股票都能被外資買入,消除A股「入摩」(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障礙之一。滙豐中國區證券策略主管孫瑜表示,「深港通」宣布開通表明中國已經從去年股災中恢復,準備好進一步開放市場,預計A股「入摩」會在今年底前實現。柏瑞投資認為,「深港通」有助A股「入摩」,但同時要留意,資本流動性的顧慮、A股任意停牌機制,和國際指數產品納入A股都要滬深交易所同意,仍是待解決的問題。

取消總額度顯信心

安本資產管理中國香港股票投資主管姚鴻耀指出,整體交易配額取消,可能是為了加入MSCI指數鋪路;不過,更重要的是,「深港通」反映北京政府容許外資增持內地上市公司的股權。此舉長遠將會減輕A股由散戶主導的情況,反映中國政府朝改善企業管治水平的正確方向再邁一步。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說,不再設總額度,顯示出監管層對管理好跨境資金流動的信心和抑制對細市值股票投機炒作的決心;「深港通」有利A股監管規則和投資者結構也會走向國際化,建立合理的估值體系,但這是中長期的漸進效果,不會一夕改善。若內地股災後的一些短期行政干預措施也逐步放開,可加快A股「入摩」。

至於取消總額會否加速中國資本外流,高挺認為,這方面壓力不大,因為去年8月人民幣滙率最恐慌的時候,「滬港通」南向用量並無爆發性增長,今年南向淨流入增,主要是內地機構已用盡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要轉用「滬港通」渠道。

金融改革在港試水

彭博經濟學家歐樂鷹與陳世淵強調,長遠更開放的內地資本市場將引致更有效率的資本分配, 這對中國達致「去槓桿」但不想顯著拖低經濟增長,是非常重要。另外,《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號「俠客島」昨晨發出文章〈「深港通」裏的國家戰略〉,指中央搞「滬港通」和「深港通」,最終是為了金融改革──資本市場的開放和人民幣的國際化,如把國內嚴重過剩的人民幣引導出去,但資本項下的外滙不能自由兌換,也不能急於放開,「可以先在香港試試水」;國家戰略布局重視對金融市場的控制,「控制住港股的定價權,就要先從中小盤股開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