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5月29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530慘劇八年祭

馬克吐溫講過,歷史往往不斷重演(rhyme),但卻不會簡單地重複(repeat),這正是歷史和世情引人入勝之處。其實套用於股市也是一樣,例如A股昨天急瀉6.5%,不少人都發現跟2007年的「530大跌市慘劇」驚人地相似;鑑古知今,應可為投資者判斷後市帶來啟示。

從牌面看,「530」的背景跟昨天大跌市有九成像複製。話說自2006年底起,A股受國企股權分置改革刺激而急升,上證指數由9月的1600點漲至翌年5月的4200點;眼下這一輪牛市,則受惠於國企改革、央企合併、貨幣寬鬆及科網概念,由2014年9月時2200點水平,升至昨天大跌前的4900點。

豈料於2007年5月30日凌晨,中證監為了遏抑股市過熱炒風,突然宣布把股票交易印花稅由0.1%上調至0.3%,拖累A股當日急挫282點,跌幅達6.5%。而昨天大跌市也恰恰跌了6.5%(322點),主要導火線是多家券商收緊「孖展」槓桿;但各種傳聞滿天飛,亦有人猜測中證監為了打擊炒風,將在周末「故伎重施」、上調股票印花稅至0.3%(該稅率於2008年大熊市時,已重新降低至0.1%)。

但故事還未到戲肉,事關A股當年在「530」後持續急瀉,於5個交易日內累跌21%,不過隨即「絕地大反攻」,以陡峭過珠穆朗瑪峰的角度,由6月底的3800點一支箭急升,至10月創出6124點歷史高位,至今還未被打破。可以說,當年那一輪牛市,真正的癲牛是在「530」後才出場。至於A股創高峰後翌年(2008年11月)急劇崩潰至1700點,那是後話。

癲牛在大跌後才出場

好了,假使歷史會重演或重複,股民們眼下最關心的,是在昨天大跌6.5%之後,會否出現當年伴隨「530」而來的升浪,甚至創新高?筆者認為有三個規律值得留意,首先在於無論2007年或現在,A股仍然是政策市,尤其在牛市啟動之後,市況升跌往往不是建基於經濟或企業基本面變化,而是看當局有什麼政策出台。

有趣的是,當年的中央跟現在一樣,都是「又痕又怕痛」,既想鼓勵股市向上以支持實體經濟,又怕升得太快泛起泡沫;同時,股民一貫地神經質,對於利好或利淡政策都會過度反應,經常「炒過龍」,結果是當局不斷「微調」政策,希望馴服股市為「慢牛」,政策效果卻往往會被誇張對待,導致股市在癲升與喪跌之間搖擺。但總的來說,只要中央希望股市向上的大方向不變,那麼在「政策市」前提下,即使一記重棍把股市打暈,亦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將之救活,筆者相信這正是當局目前的主要心態。

第二個規律在於大眾預期,尤其內地的資本市場仍然相對封閉,多達300萬億元人民幣的家庭財產沒有太多投資選擇,要不是投放於樓市就是股市,是以一個大趨勢形成之後,當第一批人賺了第一輪錢,便會牽引難以想像的龐大資金轉移,大眾預期不斷自我加強(self-enforcement),通俗來講即「鼻屎好食,鼻囊挖穿」,以致後勁凌厲超乎估計,最終突破「政策市」限制,成為無人能煞停的火車頭,屆時即使當局又要拉又要鎖,居民資金還是會源源湧入,直至「炒車」為止。

風格切換轉炒大藍籌

這就像2008年起的內地樓市,亦是A股在「530」大跌後反手急升五成的主因。觀乎眼下形勢,這種大眾預期亦已在現今的A股形成,所以很多人已經不記得,今年1月19日A股因中證監調查「孖展」業務,暴挫8.3%,較諸「530」更慘烈,皆因目前A股已比當日大跌前(3376點)倒升逾三成。

第三個規律最富啟示性,當年在「530」之前,A股市況跟現今一樣,細價股炒到禾雀亂飛,以銀行股為主的藍籌則大幅落後;而在「530」之後則實現了「風格切換」,細價股從天際回落,重磅藍籌股則開始起動,輕易推高大市突破6000點。這種切換有其內在規律,皆因牛市初期一定是「易推郁」的細價股率先起飛,於大媽當道的A股尤甚,資金在最後才會「輪動」至估值相對吸引的大藍籌;而在A股一旦炒到大藍籌,往往便意味牛市挨近尾聲,此之為「藍燈籠」(但也有例外)。

故此,若相信歷史的規律會重演,股民便毋須被昨天的大跌市嚇怕,反而應該押注於內銀股等大藍籌,以求享受最後一段的興奮。

當然,歷史和股市之引人入勝,在於永遠不會簡單地重複,最重要是在下山之前懂得落車,這亦像讀歷史一樣,端視各人福至心靈的感悟。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