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9月26日

王嘉暉醫生 骨科

假性坐骨神經痛

曾經有一位國內職業單車運動員因下肢麻痹疼痛求醫。他每次在數小時踏單車訓練後,便在臀部開始出現麻痹及刺痛感覺,有時還會蔓延至大腿後側。其實他在港求醫的兩個月前在國內已看了醫生,那時被診斷為患上坐骨神經痛。不過經過了數星期的物理治療也沒有任何改善,及後還接受了腰椎的磁力共振檢查,可是並沒有發現常引致坐骨神經痛的椎間盤突出問題。

在臨床檢查當中,重點腰椎按壓並沒有出現任何痛楚,而活動能力也是正常。不過按壓到臀部深處時,他便感到有一個痛點,而且還像觸電一樣的向大腿及小腿後方蔓延。其中一個斷定性的臨床檢查是把髖關節彎曲再加以內旋,這時下肢麻痹痛楚立即加劇。及後他接受了臀部磁力共振檢查,發現在坐骨神經上的梨狀肌肥大繃緊,還出現了發炎的情形以致波及到神經線。他在接受了一連串針對性的物理治療,數個星期後病情得以改善,還去除了因懷疑自己患上坐骨神經痛而需要接受手術的擔心。

其實這病人患上的是假性坐骨神經痛, 正確學名為「梨狀肌症候群 」。它的症狀和坐骨神經痛非常相似,但是治療的方法就大大不同,所以必須加以分辨。正式坐骨神經痛的導致原因有椎間盤突出、椎骨移位、退化性椎管狹窄而擠壓着神經線。但假性坐骨神經痛的根源並不是發生在腰椎,而是在盆骨底部。坐骨神經離開盆骨到達大腿時是經過當中的一小塊肌肉──梨狀肌,所以當這塊肌肉出現問題,例如發炎腫脹或張力過大壓着神經線,便會出現同樣的病徵。

這個問題多發生在單車、划船或長跑運動員,因這些運動容易引致梨狀肌肥大。其他的原因包括跌倒臀部着地而直接撞擊到梨狀肌引致發炎,坐姿不良如翹腳坐或長時間蹲下,都能令它繃緊。當確診後病人可首先服用消炎止痛藥,以及作物理治療去放鬆及伸展梨狀肌,一般在數星期便可治癒。若果情況得不到完全解決,可選擇局部注射類固醇。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病人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隔周五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