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日
參加華府法律交流團的英國代表,平均年齡約60歲,當中有許多資深大狀和法官。他們面對新科技和虛擬世界,大部分只一知半解。我們到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法學院,聽有關創新科技的座談會「Into the Unknown: AI, the Metaverse, and the Practice of Law」,我剛好坐在一位上訴法院法官旁邊。他知道我曾念科學,以為我是知識產權律師,悄悄說:「I'm hoping you'll ask all the difficult questions.」當講員形容自己專長是「Soft IP」(包括版權、商標和商業秘密),法官笑嘻嘻自言自語:「Soft IP? What's Hard IP then?」
百多位出席者聽得投入,臉上帶着一絲懷疑。可能有些初級律師考慮到工作或會被人工智能取代;負責監察和規管的,則擔心法律條文還未追趕到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我覺得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在於年齡代溝,好像講員舉例說,奢侈時裝品牌Gucci在2021年推出了一款虛擬球鞋,名為Gucci Virtual 25,透過AR技術,在屏幕上能即時穿着。Nike也有區塊鏈虛擬平台「.SWOOSH」,用戶可以設計虛擬物品如運動鞋。這些物件只會在社交網站出現,非實體,可以跟別人在遊戲或沉浸式體驗中互相炫耀,稱作digital flex。法官又望着我皺眉說:「Why do I want to spend money on that?」
談到音樂創作,前輩更一頭霧水,這牽涉今年初有首人工智能製作歌曲Heart On My Sleeve,複製男歌手Drake和The Weeknd歌聲,在各大社交媒體瘋傳,觀看人次超過2000萬。我感覺到法官想問:「Who?」將來法庭訴訟最花時間地方,是先要理解年輕人心態,才會明白虛擬世界中龐大的交易買賣如何監管。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