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日
網絡太發達,一傳百、百傳萬,謠言難以止於智者。
多年前,在舊同學群組看到一條標題為「快去廁所檢查牙膏筒」的連結,內容大概是牙膏筒底部有一條顏色線,不同顏色,代表牙膏成份是否天然。
上網重新找出那則曾廣泛流傳的傳聞:牙膏底部顏色條若為綠色,代表成份純天然;如果是藍色,天然加上藥用成份;紅色,天然加化學成份;至於黑色就要小心,因為它是純化學成份。挑選牙膏時,切記留意底部顏色條,盡量買綠和藍就對了。一旦發現家中牙膏有黑色顏色條,最好立刻丟掉。
這個傳聞愈傳愈熱,有網民指出,在美國買到的牙膏都是綠色和藍色,讓人安心,證明外國月亮真的特別圓。
這當然並非真的。之後牙醫、食安專家出來闢謠,解釋牙膏底部顏色條,是製造軟管時用作定位,防止印刷偏移。定位點要跟軟管顏色有明顯差別,才能準確感應,判斷位置,跟成份半點關係都沒有。醫生和專家解釋過後,大家似乎放心了。可是幾年後,謠言捲土重來,又再流傳。
就跟交通燈「每走兩萬步便會跌倒的綠公仔」一樣,在網絡上散播傳聞實在太易。按一下連結,轉發再轉發,謠言即時滿城飛,甚至周遊列國。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謠言研究專家Nicholas DiFonzo指出,負面資訊比正面資訊更快速流傳,尤其有嚇人標題,轉發率更高。人們總傾向相信,並願意轉發負面訊息,哪管消息未經證實,亦非來自可信媒體,為了自身安危,還是謹慎為妙。焦慮、恐懼和未知,都是謠言滋生溫床。
還看過網上流言「拿着正在充電的手機喝水,會導電入心臟」、「吃熱狗等於吃了十萬隻蟲」、「鐵達尼號根本沒沉沒」,還有最近「吃鹽可以防輻射」等。在這麼多傳聞中,我情願相信「世衞把『青年』重新定義為十八至六十五歲」。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