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
內地大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上畫,神話色彩描繪商周朝代交替戰爭,影評我寫過了,本欄談談裏面的占卜。
多得Oracle軟件公司,讓全世界知道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古文字。商代尚鬼,沒什麼比求神問卜更頭等大事。又多得他們用龜甲牛骨把紀錄刻在上面,文字才得以保存。甲骨上鑽孔,象形便成「卜」;下加口述,便成「占」;放於火上烤,看看裂紋如何,判斷吉兆或凶兆,此場面曾在戲中出現。根本,「兆」亦象形字,加點想像力,像不像龜腹甲裂紋?但什麼裂紋代表什麼兆頭,今已失傳,估計不可能太複雜,電影遂以完全粉碎代表大凶之兆。
商的對頭周,首領姬昌,相傳也精通占卜。部落文化不同,方法自不同,叫做《周易》。《周易》的「易」包含複合解釋,可解成變易的易或簡易的易。比起甲骨又要殺生又要火燒,的確簡易。有幾簡易呢?片中見姬昌抽籤拈來拈去,陰陽二選一重複六次。2的6次方=64,合共六十四卦,象徵世間事物,可想而知,較諸商靠睇裂紋學術化、數據化、規範化、內容豐富同時便捷省時。周之取代商,從這軟實力可見一斑。
怎簡易都好,易占具體執行起來還得耐心學習,某些步驟甚至近乎不切實際。說抽籤,並非普通竹籤,一定用蓍草製成,若採集不到這植物則請回。多少支呢?《易.繫辭》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即50支,但實際用49支。那何不寫只須49支呢?便是玄機了。每次隨機收起一支,事情才產生變化,存着變數,才是生活。
抽的手勢和指法亦有講究,演姬昌的李雪健呈現得很好,細節見工夫。過程本身就是目的,透過一絲不苟動作讓人靜下心來,保持謙卑,接通神靈,反思出答案。既然做六次二選一,乾脆掟公字啦?對呀,你見江湖擺攤用龜殼擲銅錢,既沿襲商代甲骨遺風,銅錢正反面相當於《周易》陰陽,可謂兼兩家之長啊,然而,凡貪快手、走精面者,通常不堪信賴,要跟就跟足正宗的,寧缺勿濫。
順帶一提,甲骨和《周易》都是上古樸素信仰。
《封神》改編明朝小說《封神演義》,虛構主角姜子牙、哪吒等師承元始天尊,法力層次更高。其實,元始天尊乃道教神祇,道教源自春秋戰國的老子,比商周「晚輩」得多。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