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
讀書時有陸運會,如果情況容許,我必定選擇坐在看台,靜靜地做一個觀眾。
有同學每一年都參加比賽,而且只選擇徑賽,他說:「參加田賽,看台上的人根本不會留意到你。」是啊,我真的絕少望過去進行田賽的範圍。
同學參加的,並非刺激的一百米或二百米短跑,而是三千米。跟他不算相熟,但至少知道他既非運動健兒,向來也沒好好練跑。「為何不參加短跑賽事?」有次忍不住問,他說:「參加短跑,我必定包尾。」我追問:「換言之你對長跑較有信心?」他說:「跑短跑,包尾就是包尾,好核突;但長跑呢,就算包尾,不會有人嫌你渣,甚至會全場一起幫你打氣。」又是啊,我的確曾經在全場起哄的情況下,為他拍過掌打過氣。
聽完同學解釋,我很驚訝,驚訝他那麼工於心計。但他的觀察,某程度上很準確。
這究竟是什麼心理機制?為什麼一個一百米選手包尾就不值一提?對於一個跑三千米(或更長距離)的選手包尾,卻會不期然產生一種近似敬佩的心情,甚至加以鼓勵?
跑一百米和跑三千米,所付出的體力自然有分別,跑三千米,亦即在一個標準運動場跑七個半圈,肯定比只跑四分一圈辛苦,而這麼一種辛勞,因為必須維持好一段時間,是一定會被「看見」。跑一百米,過程實在太快,快到似乎看不見辛苦,但「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
面對艱難,需要毅力和努力,都是意志力表現。世上絕大部分人,過每一天,就像跑一次一百米,成績未必可觀亮麗,未必能成為第一名,到了第二天,又再跑一次……過程同樣需要毅力和努力,這些「力」,無法用實際數字表達,但所付出的「力」,實實在在,讓你成功衝刺每一天,所以請欣賞自己。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京料理(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