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
古田茂美(Shigemi Furuta)是日本人,她能說一口流利廣東話。
上世紀八十年代,她以第一個日本僱員身份加入香港貿易發展局,見證港日貿易30年轉變。由香港製衣業興旺把成衣輸出日本,到近年積極吸納日本商戶在港設立零售店。她離職時的職銜:貿發局日本首席代表。
2016年離開貿發局後,古田沒停下腳步,到不同大學任教之餘,更花了6年時間與一名內地學者,走訪了日本三十多家百年老店,研究東瀛擁有全球最多長壽店舖的原因。她透露,這與該國奉行的「養子制度」有莫大關係。
古田茂美2017年獲駐港日本領事館頒發獎項,表揚她多年來促進港日關係。她日前應領事館邀請出席年度「秋祭」活動,介紹她有份策劃的一個講座,講座內容就是日本長壽店舖的研究。記者與她傾談了一會,她爽快答應了這訪問。
根據她的資料,截至2019年,日本超過100年的老店有33976間,為全球第一位,大大超越第二位的美國(19497間)及第三位的瑞典(13997間)。十大除日本外,其餘全來自西方社會。世上最古老的公司亦在日本經營着,它是從事廟宇建造及維修的「金剛組」,成立於公元578年。綜合資料,以種類計,旅館是最多躋身古老行列日本公司的其中一大類。日本因歷史悠久的店舖眾多,甚至發展出專有名詞Shinise(老舖)。
公司可傳給下屬
古田解釋,日本稱霸的最主要原因是「養子制度」。
「簡單來說,就是公司的傳承,不一定跟血統。」她解釋,日本企業通常有3種做法:第一,父傳子;第二,如沒兒子衹得女兒,就傳給女婿;第三,若前兩者都沒合適人選,可傳給沒血緣關係的下屬(徒弟)。若傳女婿或其他人,繼承人通常要改姓氏。「我相信香港的李錦記、Li & Fung(利豐)不能接受的。」
其餘原因,古田指出,還包括日本公司制定計劃通常較長遠,「10年、20年,甚至下一代。他們永遠未雨綢繆,畢竟日本有地震的國家;日本老店通常規模較小(易於打理),如『龍角散』,員工一直維持在百多人(編按:2022年為134人);日本民眾重視歷史,在選購產品時,自然傾向買老品牌。」
龍角散幾乎賣盤
接下來,她以個案進一步解釋。古田與廣州中山大學教授李新春花6年時間,走訪了三十多家日本百年老店,研究結果後來出了多本著作,她先談其中一個個案——大家熟悉的龍角散。
古田茂美當時訪問了龍角散的現任、第八代社長藤井隆太。「社長年輕時是一個吹笛的音樂人,他並沒把心思放太多在繼承父業上,直至父親病重,不得已才臨危受命,那時他未夠30歲。當他接手生意後,發覺公司有一嚴重問題,就是大量資金投放在研發西藥上。其時,公司每年營業額為40億日圓,債務竟高達40億日圓!他跟太太說:『我還是把它賣了吧!』市場已有潛在買家,銀行準備好,然而太太突然跟他說:『那公司的100名員工怎辦呢?』」
這句話把藤井隆太從賣盤邊緣拉回來。「他要繼續下去。首先做的是,把那些昂貴的研發計劃終止。之後,他做了一個全國調查,訪問用家,例如:你還有用龍角散嗎?你覺得它怎樣?結果出來後,發現龍角散仍有很多粉絲,但大家都覺得用起來不方便。」
龍角散初期的包裝是用一個鐵盒裝着很多藥粉。「社長把包裝改變,如把藥粉變成小包裝(每次服用一包),也研發出如喉糖的產品。之後龍角散大受歡迎,連年輕人都喜愛,每當喉嚨敏感便服用。」
藤井隆太接着想攻入海外市場,他把市場推廣放在不同國家的機場裏。「中國人嘗試之後好喜歡,又因為它的漢字品牌容易記,產品銷售出現了爆炸式增長!現時龍角散公司規模仍然很小,衹有百多名員工。」
龍角散於1871年創立,開設第一間藥店。
日本老舖中,旅館是其中佔最多的一類,古田肯定地說:「而這些旅館大多為溫泉旅館!」例如日本最老企業排第三位的西山溫泉慶雲館,創辦於公元705年,即有逾1300年歷史,乃全世界最古老旅館。她沉思一會想出原因:「或許是日本的旅館比較守望相助吧,例如當我有太多客人,會把客人轉給鄰近旅館。這種互助風氣相對於中國,無疑更為強烈。此外,旅館還有一個特色,它們作為產品是跑不動的,日本又是一個島國,跑也跑不到哪裏去。相對來說,中國人則經常遷徙。」
古田茂美有份策劃的「日本百年老店——傳統、現代化及挑戰」講座(10月16日,下午2時至5時,香港日本文化協會),費用全免,即日起接受網上報名:https://shorturl.at/fpqR3。
港日進出口轉變
不知不覺,古田在香港生活了半輩子。回想在八十年代,她來港當交換生,研究中國經濟,後經介紹加入貿發局,一做差不多30年。
她的工作資歷與港日貿易緊緊相扣,攤開來看都是歷史。「香港在八十年代向美國出口成衣,然而因美方實施配額限制,香港廠家就把目光轉移到日本。除成衣外,還有很多香港產品輸往日本,包括鐘錶、首飾、家電和家庭用品等。」
古田笑一笑道:「記得我第一個職責就是探廠,長沙灣、觀塘、荃灣是製衣廠區。鐘錶業在香港仔,珠寶業在紅磡……」
接着,我們把時間推至2000年。
「千禧之後,工廠慢慢北移,香港轉為出口服務業,第一位金融,其餘有會計、設計……我當時的角色是帶香港的律師、會計師、建築師……去日本展覽會場。因為日本公司要進入中國,他們需要相關的夥伴及顧問服務,香港適時擔任了這中間人角色。香港又是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在這裏提取人民幣都比較安全。」她像一本易懂的教科書,條理清晰地說明一切脈絡。
談到2010年後,她停一停再說:「香港的角色再轉變,因為日本人已經學習得很好,毋須香港提供這樣的服務。好像掉轉一樣,這年代日本反而想把農產品、食品、餐廳……在香港登陸,例如DONKI——雖然日本百貨公司早已在香港立足,可是舊式百貨的生意手法跟不上時代。現在,人們比較喜歡專門店,如UNIQLO這樣的便服店才受大眾歡迎。我還記得,在2005年香港灣仔的美食展,衹有一間日本公司擺檔,到我2016年離開貿發局時,多達300間日本公司參展!」
古田笑指,香港人之所以「哈日」,原因與2004年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與日方達成,香港護照前往日本免簽證多少有點關係。「免簽證後,香港人即蜂擁到日本——那時中國人還未可隨意來。」
如此這般,在日本玩完的港人回來後,自然想找回旅遊時購買的產品繼續使用,使「哈日」如一條迴廊,來來回回產生協同效果。
古田茂美(Shigemi Furuta)小檔案
出生地點:日本岐阜縣
身份:前貿發局日本首席代表
現居地:香港及東京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兩子
學歷:日本立命館大學國際關係研究生院國際關係博士
撰文:譚淑美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