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
香港新聞果然不會讓大家失望,正當我仍沉醉於如何在繽紛晚上一起振奮夜生活,便爆出JPEX案。見過資產泡沫與金融崩塌,自然不會對那些價值建基於浮沙的虛擬貨幣感到興趣,身邊亦沒朋友「中招」。我知道,不少年輕投資者將身家投入,少則數萬元,多則上百萬。
承〈幣圈真亂〉一文所言,虛擬貨幣這近十年八載的產物,虛假交易由來已久,想起電影《華爾街狼人》名句「Sell me this pen」,在投資世界,任何事物均有其價值,問題是相關價值最終應該由誰定義,為什麼科網年代,沒盈利、沒市盈率的上市公司,會讓大家趨之若鶩?甚至不惜以瀏覽率量化價值去麻醉自己?答案就在「Sell me this pen」,Marketing才是最重要一環。
JPEX案件中,Sell的產品主要有二樣:一、JPEX交易平台,登記後可以買賣不同虛擬貨幣;二、JPEX自家推出的虛擬貨幣JPC,投資者購入JPC後,用作抵押並獲得近百分之二十的年回報。問題來了,投資者登記使用JPEX平台後,要將戶口私鑰交出,有點像倫敦金簽約同意書,委託經紀幫自己管理戶口,同樣沒保障。至於JPC,抵押後根本難以取回本金;JPC在虛幣市場根本不流通,投資者以為百分之二十回報「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JPEX案被形容為近年最大懷疑騙案並不為過,讀者要明白,JPEX案並非香港投資歷史上最大騙案,事關要數騙案或疑似有問題公司,例如佳寧案等,還未計無數倫敦金騙案。
不過,JPEX案涉及多名娛圈名人和KOL,使事件變得八卦有趣。如上文所言,JPEX案之所以Sell到交易平台及JPC幣,受害苦主數以千計,因為他們懂得名人效應,林作以至張智霖等宣傳,應該不會有假的吧?除了名人效應,JPEX亦用名車、名錶、豪華生活招徠,一句到尾就是「想唔想發達?」,眼見林作被保險公司炒魷後收入更豐厚,如何不心動?
有朋友向我解釋,JPEX案重點不在於是否無牌經營,在於相關人士有否打算退還本金予投資者,直接講,由始至終都疑似一個騙局。換句說話,知情者難逃串謀詐騙刑責。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