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8日

占飛 忽然文化

發明天命?

錢穆在〈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中云:「中國人認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離開『人生』,也就無從來講『天命』。離開『天命』,也就無從來講『人生』,所以中國古人認為『人生』與『天命』最高貴最偉大處,便在能把他們兩者和合為一。」天人合一論也者,「天即是人,人即是天,一切人生盡是天命的天人合一觀」。如此說來,天人合一是一種精神或心靈境界。

命字,從口從令,本意指令。「天命」若解作天的指令,發出指令的天,當然是「人格化的天」,而非「無聲無臭」的「形而上的天」。新儒家經常引用《詩經.周頌》的「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於穆不已的意思,「天命」運行不息。不顯通丕顯,即十分明顯。

丕顯在什麼地方?丕顯在「文王之德之純」。德,今天解作道德,古代則含有行公義之能力的意思。文王不單是善人、義人,還有能力受「天命」準備推翻暴虐的商紂,救人民於倒懸。中國歷代王朝,開國之君都聲稱受「天命」而為天子。另一方面,錢穆在文中稱,不只君主有「天命」,孔子也有,甚至人人都可以有「天命」:「人生最大目標、最高宗旨,即在能發明天命。」若「天命」來自天,人怎能「發明天命」呢?

命的另一個意思是「命定」,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即「命定」,孔子「命定」無法復興周的禮治和德治。「大自然的天」之物理定律是「命定」的。碳排放激增,氣候暖化,產生極端天氣,這是「命定」。「形而上的天」之法則也是「命定」的。孟子《離婁上》云:「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連「人格化的天」亦無法改變,那人如何能「發明天命」以補西方文化的不足呢?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