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4日

郭逸之 筆文集

港紙重要性

知道我真身的朋友,捧場看罷本欄後抱怨,說看《信報》副刊專欄,為輕輕鬆鬆幾分鐘,最重要享受閱讀專欄後,那份似有還無的縹緲,那種介乎虛幻與實際之間,好像看懂什麼,又說不出看懂什麼的感覺。他說我的文章「硬度」十足,會否風花雪月增加講飲講食的元素?

不了。為什麼沒興趣講飲講食?

朋友建議增添講飲講食元素,並非無的放矢,事關他知道我習慣四出覓食,上至米芝蓮三星黑毛豬叉燒,下至地痞絲襪錫蘭奶茶,吃的光譜頗闊。不過,喜歡不等於要公諸於世,一來講飲講食會增加身份曝光的危機,二來為寫而食會減少享受食物的樂趣,何苦呢?不如繼續「半硬半軟」。

這幾天看到一則特別的新聞,大意說貴州茅台前董事長袁仁國在獄中猝死,正式死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終年六十六歲。袁仁國受賄一點一二九億元人民幣,被判無期徒刑及充公個人財產。但不少留意內地國情的人或會認為,一個人被判的刑罰重不重,涉及貪污金額的多寡並非重點,重點從來都在於犯人的背景與後台,看過很多貪污金額更多、更誇張的犯人,刑罰都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報道中最吸引的並非刑罰,又或者突發性腦溢血搶救無效,是袁仁國在二〇二一年九月受審期間,揭發他收受大量賄款兼禮物,當中除了人民幣外,包括多疊中銀香港一千元面值港紙。

早聽過,內地官員或高級管理人員,在處理財產上喜歡收受外幣現金,原因簡單,因為人民幣最大額面值只有一百元,一張千元港紙已可以抵上十張一百元人民幣,要「着草」走佬的話,當然面值愈大愈好,所以過去一段時間,高管或高官們,最喜歡收受的是英鎊或歐羅,貪其面額較大兼流動性高。

貧窮絕對會限制大家的想像力,身家只有幾百萬元,當然毋須依賴現金,但若身家上億兼不斷有新收入,偏偏這些收入又不能按常理經銀行、電子貨幣入賬的話,只能收受或囤積外滙現金。除了港紙外,袁仁國被充公的財產還包括大量「古董」,究竟與藝術品相同級數的古董有幾重要?下回分解。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