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
論「愛靚唔愛命」,當教師的閨蜜是表表者,我望塵莫及。
她是尖頭鞋永遠粉絲。上學要保持形象,自然要穿。連來台灣旅遊,事前講明其中幾天需要走很多路,叮囑她要穿舒適鞋子,結果,她還是穿一雙尖得可以「拮魚蛋」的尖頭平底鞋。關心她走遠路可舒服,回應是「我雙腳已經壞得不能更壞,所以沒問題」。她有扁平足、筋膜炎、拇指外翻,通通不影響穿尖頭鞋頑強決心。看她赤腳時模樣,腳部變形,也長了很多小肉粒,真替她痛。不舒服是必然,但似乎早已習慣。
她堅持穿尖頭鞋尚有一個浪漫原因:對丈夫無盡的愛。他是她的初戀,是全世界;他年輕時一句「女人一定要穿尖頭鞋、高跟鞋才好看,最怕女人穿得美美卻踩一雙球鞋」,從那時開始,除了有必要穿球鞋的場合,例如學校舉行校運會,校長要求全校師生穿運動服,其餘日子,休想看到她穿球鞋。有一次約她和其他姊妹淘行城門水塘,雖然也算不上什麼難行的路,始終是行山──而她,貫徹始終地穿尖頭鞋,不得不寫個「服」字。
她丈夫可能停留在「前佐敦時代」(美國籃球巨星米高佐敦),認為球鞋跟時裝是相沖的。正如紐約時裝學院社會學教授川村由仁夜在《運動鞋:時尚、性別與亞文化》一書指出,在「前佐敦時代」,球鞋「從未被認為是一種主流時尚單品,或者具有審美功能的足履品類」;隨着球鞋熱潮席捲全世界,到了今天,它們「不再是卑微的。而在時尚消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影響着製鞋產業,也影響高級時裝品牌……時尚性及裝飾性都變得愈來愈重要。」
住在台灣後發現,街上穿球鞋女子好像比香港多。年輕、中老年都愛穿球鞋,其次穿拖鞋、涼鞋,反而不多見香港OL鍾情的平底鞋。可能因常下雨,這些鞋履比較能應付壞天氣。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