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3日
白居易曾寫一首詩《尋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盡日行還歇,遲遲獨上山。攀藤老筋力,照水病容顏。陶巷招居住,茅家許往還。飽諳榮辱事,無意戀人間。」
詩人輕描淡寫尋李道士之苦。老人體力衰退,獨自上山行行歇歇,幾乎行了一整天,「攀藤」無力,臨水照見「病容顏」,幸好到了有「茅家」的巷里,村民認識他,熱情歡迎他。
「飽諳榮辱事,無意戀人間」應如何理解呢?白居易是覺得活得夠長久了,俗世的成敗、榮辱都經歷過,能否再活下去,都無所謂,無所依戀了!抑或像一些評論所說:白居易並非有意辭世,而是被「茅家許往還」所感動,但願此後安居山上,不再返回俗世!
詩人為賦詩而感時傷世,不能當真。白居易晚年長居洛陽,朝廷沒待薄他,生活閒適寫意,交遊廣闊,寫作甚勤,非常「戀人間」,他在詩中只是發發牢騷而已!
讀白居易此詩,讓我想起去年今日逝世的法國導演尚盧高達(Jean-Lu Godard)。他生於1930年,30歲拍第一部長片《斷了氣》,便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之後不斷有作品面世,80歲拍《電影社會主義》,81歲榮獲奧斯卡榮譽獎,他沒往領獎。84歲拍《告別語言》,88歲還拍《影像之書》。
高達91歲時在瑞士安樂死。他的家人說他並非因病輕生,他的律師卻說他患上多種慢性病,「身疲力竭」。高達自行決定了結殘生,如白居易詩云:「飽諳榮辱事,無意戀人間。」
愛因斯坦76歲時,腹主動脈瘤破裂,內出血。醫生建議立刻動手術,康復機會甚高。多年前愛因斯坦已動過手術延長了性命,但這次他拒絕醫治,並說出「無意戀人間」的名言:I want to go when I want. It is tasteless to prolong life artificially. I have done my share, it is time to go. I will do it elegantly.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