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1日
當一個人活到某個地步,就是幾乎身邊所有曾經愛他的子孫,都覺得他「太長命」,這樣的長壽,已不值得慶幸。
幾多歲算長命?在現代標準來看,可能是九十以上。以前「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過百歲也只是一個數字。若說六十歲是今日的新中年,那麼從前的古來稀才是壯年。
美國腫瘤學家及生物倫理學家Ezekiel Emanuel卻不這樣想。他認為,把現代人的七十歲看成以前的五十歲,是過度美好願望。至少在數據上顯示,人體進入七十五歲以後,裏裏外外都在加速衰老。生理上,不管什麼年代,分別也不會太大,這是生物必經老化過程。只是醫學愈來愈先進,更有效治癒一些原本會致命的疾病,加上營養知識普遍提高,才使現代人彷彿更健康。然而,自我感覺年輕、外表看起來年輕,不等於身體機能年輕。
七十五歲之後,有些人比較幸運,雖有很多小毛病,尚能活動自如,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或者依賴各式各樣運動、補健品增強體質;更多卻開始受困於衰敗的肉體,步履蹣跚,老態龍鍾,認知能力下降。Ezekiel指出,先進醫學技術救活很多人,設法延長了壽命,卻未能真正改善生命本質。他語出驚人地說,七十五歲以後,他會拒絕做任何身體檢查和治療,萬一生病,只接受簡單療法,讓生命自然地走向終點,不希望「在衰弱狀態下活得太久」。當然,他的意思並非要自殺或安樂死,亦不會許願在七十五歲時死去,而是不想為了延長壽命而檢查、吃藥或做手術。
Ezekiel的理論備受爭議──尤其他本身是腫瘤科醫生。持相反意見的人提出不少例證,認為九十歲以上都可以活力滿滿,腦筋清晰。
我身邊不少長輩都過了七十五,個個精神奕奕,健步如飛。外婆一百零二歲,罵人中氣十足,「發爛渣」招數層出不窮。誰敢說她腦筋衰退?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