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7日
第一次來上海是1990年,住在外白渡橋旁的上海大廈。那時候浦東新區還未成立。沿着外灘江邊走,對岸一片朦朧的農田和低矮房屋。黃浦江兩岸都是些貨運碼頭,說實話沒什麼好看。
30年來外灘變化很大,除了英式舊建築依舊,對岸陸家嘴高樓林立,透着新世代中國的新銳之氣,與外灘這邊十里洋場形成一種強烈卻又和諧的對比。
好幾年沒來過外灘源。新天安堂的高聳鐘塔,帶有鄉村風格的歌德復興式教堂,是我最喜歡的建築,在五彩燈光照托下,既莊嚴又夢幻。對面的划船俱樂部游泳池已經修復好,不過,池中沒水,主要作為戶外藝術展覽場地。
被照映成紅色的外白渡橋,璀璨如畫的陸家嘴美景,蘇州河上明亮的倒影。這些景象構成外灘最美麗最浪漫的步徑,適合情人愛侶來編寫未來回憶。
外灘後面的四川路、九江路還保留着二三十年前模樣,更易勾起舊思憶。閒步來到四川中路33號,這是20多年前創業初期待過的辦公室。這幢建於1931年的裝飾藝術風格大樓,曾經是中國企業銀行總部。
在這樣的舊租界洋樓上班,經常想起茅盾(沈德鴻)的《第一個半天的工作》:「辦公室裏的光線不怎麼好。雖然朝東朝北都有很高很大的窗,但是窗外有的是別家公司的聳天建築。」
乘坐老式電梯,走廊地面鋪滿細格馬賽克。房間窗戶很高,對面是1980年代建成的聯誼大廈,側面勉強能看到外灘和黃浦江。每天上班就像坐時光機,回到那讓人迷醉的上海灘大時代。
33號的大堂比以前精緻,恢復了最原汁原味的Art Deco風格。真的很想看看以前的辦公室,緬懷一番。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