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6日

吳雄 訪談錄

理工大學前校長唐偉章 舉行論壇為香港科學發展出力

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唐偉章(Timothy)是熱傳學專家,研究範疇包括隔熱系統、航天系統熱力控制等,回想成長和學術之路,他坦言多得在香港中學時期打下根基,之後遠赴美國讀大學覺得課程「好容易」。

2009年,唐偉章回流香港擔任理工大學校長,2018年榮休仍不忘為香港科學發展出一分力,翌年成為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主席,籌辦世界級科學交流活動。今年11月將首次與2002年創立的邵逸夫獎合作,邀請24位得獎科學家跟本地學生和年輕研究員分享,藉此培養更多科研人才。

在唐偉章眼中,年輕科學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他想一想說:「最重要是有興趣,第二,根底要打得好。有興趣,才會用功學習;根底打好,然後才有科研機會。」

具備上述條件後,還要有前輩指點,那樣學術路才能走得順,唐偉章就深受恩師、已故華裔科學家田長霖教授影響。

田教授給予學生科研空間,鼓勵另尋方法嘗試,而不是照老師指示做。唐偉章19歲出國留學,先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取得機械工程理學學士學位,後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機械工程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從教授助理做起,後來擔任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及應用科學院長,2009年回流香港擔任理大校長。

小時候踩單車送貨

理大給唐偉章濃厚親切感,因為小時候住在柯士甸路20號,家人開設仁昌士多,他自小踏單車送貨。「單車很大、也很重,我只能站着踏,坐下來腳就不夠長,所以,我單車技術很不錯,哈哈!」

他見證住所附近的發展,看着一幢一幢小矮樓變成高樓,儼然科學研究般,愈來愈高。

「記得當時尖沙咀一帶很靜,附近樓房皆四五層高,我看着店舖對面的豐樂大廈拔地而起。至於我家老店的位置,現在就在天香樓附近,旁邊還有停車場。」唐偉章回憶道。

他小學讀德信學校,中學畢業於香港基教書院,本地扎實的中小學教育,令他負笈美國讀大學時不怎麼辛苦。

「香港教育提供很好的根底給學生,這點我是很感激的。我在這裏讀中學,去美國念大學,誇張點說覺得好容易。可能是根底好吧!而且,我認為自己只是一名很普通的學生,去到那邊都可以有如此成績,可見當年香港提供給年輕人的教育好扎實。」

談到做科學研究,唐偉章聯繫自己的興趣:踏單車、煮食、彈結他。「首先你要有興趣,然後加上少少紀律,那樣對你在其他方面發展都有利。因為做研究不是一條大直路,很多時會遇上難題,如何克服呢?一定要有紀律,解決不了就放棄,那樣是不行的。」

五十多歲學結他

唐偉章樂於與年輕人同行,不管是之前理工大學的下屬,抑或香港桂冠論壇遇到的中學生。他曾與大學同事一起夾band演出,又試過一同去沙田踏單車。「我做校長時,常約同事去踏單車,第一個要求是人人戴頭盔;沒頭盔的,由我提供。」他很注重安全措施,原來,與美國的驚險經歷有關。

「美國有個朋友,一次踏單車時遇到一輛汽車忽然失事翻側,我朋友來不及煞停,撞上了,他翻個觔斗後摔到對面,起來一看,頭盔裂了,如果沒戴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唐偉章表示自己並非單車發燒友,不追求速度和刺激,只想透過踏單車鍛煉體魄。「早上9點左右在沙田租車,下午去大埔交還,吃個下午茶回家,多愜意?」

除了咖啡、單車、美食,唐偉章另一個興趣彈結他。上世紀六十年代成長的學生哥大都迷上披頭四。「當年我聽他們的歌,就對結他產生興趣,不過,當時玩樂器不容易,第一因為貴,第二家人不支持,覺得是飛仔玩意。」

後來去了美國,唐偉章終於可以把頭髮留長一點,一圓扮披頭四頭的夢想。

五十多歲時,唐偉章喚醒小時候的夢想——學結他。「記得在我回香港出任校長前,覺得再不彈,骨頭都不行了,於是一口氣買了兩支結他,一支木的,一支電的。在理大擔任校長時,同事都覺得奇怪:校長會彈結他?後來,我在理大開始夾band,到現在還時常跟band友一起玩音樂。」

唐偉章的退休生活,儼然開始另一章精采人生,他始終沒忘記科學教育發展,2019年,更成為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主席,可惜不久遇上新冠疫情,延至今年11月13至18日才第一次舉行論壇,剛巧邵逸夫科學獎至今已舉行20年,於是論壇安排在頒獎禮後第二天。

「這次出席的講者都是過去邵逸夫獎的得獎者,目前已經有24位答應出席論壇,因此,對香港學術界而言是一件盛事,很少有那麼多頂尖科學家滙聚香港。」唐偉章雀躍地說。

科學家分享經驗

他參與論壇的目的,正是培育香港科學人才,以年輕人為對象,包括學生和剛起步的科研人員。香港似乎缺乏科研氛圍,頂尖學生一般都想做專業人士,唐偉章認為首要激起年輕人對科學的興趣。「要多些人對科學、工程有興趣才行,所以我們論壇過去兩年舉辦很多活動,中學生踴躍參與。記得疫情期間,我們邀請外國科學家作網上分享,反應相當熱烈。」唐偉章說時露出滿意笑容。

「今年,邵逸夫獎的得獎者,將以分組形式到訪不同區的中學,跟學生分享人生路和科研項目等。我們希望在學生年紀還小的時候,能夠得到一些激勵。至於年輕的本土研究員,也可以跟科學家討論,希望能得到一些啟示。所以,今年論壇可以達到不同目的,我特別興奮。」

談到香港的大學教育發展,唐偉章覺得發展令人振奮。「香港一個七百多萬人口的城市,能夠擁有5所世界一百強大學,很少城市有這樣好的條件。土壤良好,才能種出東西,起碼我們有這樣的土壤,香港近20年進步不少,證明很多教授滙聚香港。現在需要的是更多年輕人有享用這些教育的機會。」

香港的大學這些年來一大變化,不像過去專注做基本科研,而是開始將科研成果應用出來。

「10年前,大家可能不注重搞創新,過去注重基本科研,讓香港大學世界排名提升不少。理工大學就將科研應用出來,造福社會,比如上太空的工程,我們也有參與,科研人員自己滿足感也大。」

讓唐偉章感到樂觀的是,大灣區提供的機遇,甚至對未來二三十年更加看好。「香港加上大灣區,人口達8000萬,世界很多國家都沒那麼多人口,既然過去二十多年發展得那麼好,將來大灣區將有更好前景,能提供很多好的工作機會給下一代。」

有人擔心,中美兩國關係緊張,很多科學交流有「脫鈎」之虞,憂慮國際政治讓香港科學發展蒙上陰影。唐偉章對此不以為然:「這些政治問題當然要注意,但不代表世界末日,中國有中國的能力,比如高鐵,世界哪個國家有5萬公里的高鐵?沒有,只是中國有。還有登陸月球,中國是唯一一個國家,登陸在月球背面,這些都是很難完成的任務。」

科學發展注重扎實基礎和科研空間,故此,香港教育系統必須栽培出足夠人才投身科學研究,而成為人才之前必須先有濃厚興趣,希望香港愈來愈多中學生立志成為科學家,而不只是當醫生和律師!

 

唐偉章(Timothy)小檔案

出生年份:1953

身份: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主席

專業:熱傳學

職銜: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及應用科學院前院長

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理學碩士及哲學博士

 

撰文:吳雄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