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4日

馬揮 人云我云

親親為大

簡化漢字,理論上無可厚非。例如「從」字簡化為「从」,「從」的古字是「从」,意思是「隨行」,寫作「从」,意思沒有改變。「從」字反而是由簡變繁。現時所用的漢字,許多都是簡化字。今天,誰還會寫「犇」而不寫「奔」?

現行有些簡化字的確要「厚非」,如將「見」簡化為「见」,失去了《說文解字》所謂「見,視也,從目」的意思。「親」簡化為「亲」亦然,《說文解字》有言:「親,至也。從見,親聲。」清朝徐灝《說文解字注箋》註釋:「親從見,則其義起於相見,蓋見而親愛也。親愛者莫如父子、兄弟、夫婦,故謂之六親。引申為凡切近之稱。」切近,即親近。

親字應有「見」在旁,因相見才能相親,相親才能相愛。嬰兒出世,多見的一定是家人,朝夕相見而相親亦是家人。徐灝提到家人,只及父子、兄弟,不提母親、姊妹等等,反映清朝重男輕女意識形態,不可取,且不符合事實,孩提最初會說大多是「媽媽」,之後才是「爸爸」。

其實,嬰兒呱呱墮地,張眼第一個看到的應是母親,故現今不少人認為母子、母女關係遠比父子、父女更親切、親密。母親懷胎十月,跟子女是血肉相連,故母愛來自本能——亦有女性沒有此本能者,父愛卻非本能。

親簡化為亲,不可接受,皆因儒家的道德哲學由「親親」開始,《中庸》謂之:「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儒家認為做人最理想是做個仁者,仁要從二人關係得見,所以,仁者應從親人做起,先跟親人建立親切、親密的關係,然後推出去,由親及疏,即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意思是,能親親的仁者,就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官的能愛民如子,就是親親,是以《中庸》說:「親親為大。」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