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3日
今年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最多人談論的表演者,是一位名叫Georgie Grier的女孩。她自編自導自演獨角戲Sunsets,在藝穗節公演首天,只有一位觀眾。
表演完畢後,她把哭成淚人照片上傳到社交平台,結果得到幾位喜劇演員回應,鼓勵她不要氣餒,連政客Daniel Finkelstein也留言說,他曾花4小時到諾域治演說,結果只兩人出席,其中一位是主辦者,另一位則是緩刑候審的罪犯。
社交媒體把訊息一傳十、十傳百,結果第二天表演門票差不多賣光。我深入一看,表演場地Gilded Balloon Patter Hoose的小劇院Snug最多只能容納40人,「門票差不多賣光」意思就是三十多張。網民還翻起舊賬,說她去年也用同一招數,哭訴自己只吸引到一位觀眾。
這個故事富有戲劇性,大家紛紛談論藝穗節表演者要打進演藝圈有多艱難。我想找關於Sunsets的評論,得出搜尋結果反而十分概括,只說是女主人公尋找浪漫的愛情故事;藝評人覺得她演技不過不失,間中有幽默詼諧獨白。可是Sunsets搬到愛丁堡之前,Georgie已曾在倫敦Clapham劇場預演,她亦是播客The Screenster Podcast主持人,不乏賣廣告時段,並有機會邀請朋友來支持,沒可能反應這麼差。
表演業朋友說,問題在於愛丁堡的短租房子和餐飲愈來愈昂貴,普通人要在藝穗節進行期間3個多星期找地方住,根本負擔不起。藝穗節在1947年成立的宗旨,是讓普羅大眾欣賞到「邊緣」(fringe)創作,所以不用表演者試鏡、不用接受審批也能嘗試,現在最大考量就是經濟條件。不像Georgie般做點公關伎倆,可能入不敷支,演藝夢碎。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