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21日

言己 兩個墟

新香港百態(一):跑數

跑數文化一直存在於香港人DNA,商業領域固然有形形色色績效指標KPI,推銷員要「跑業績」、保險經紀要「跑單、跑人頭」、社交媒體小編要「跑Like」。新香港時代,上至特首、下至掃街阿嬸,由公務員到社工,大學校長到中小學生,也要「跑數」,彷彿一場全民跑數運動!

政府話要「以結果為目標」,於是,各部門訂立了約一百一十個要限時完成的指標,分項指標更多達二百個!指標當然就是一堆數字,例如:為解決跨代貧窮問題而推出的「共創明『Teen』計劃」,學員參加完一年,要有不少於百分之七十在正向思維方面取得進步;全港鼠患黑點要減少百分之五十;公屋清潔大行動每年要做五百次;博物館訪客要增加百分之六十;政府內地辦事處造訪內地機關不少於三千二百次,接受傳媒訪問不少於三百三十次……

指標有何用?從管理學角度看,比較容易監督進度和成效,也方便向老闆交功課;不過,「人山人海,亦可以無錢落袋」,跑到數未必等於跑到錢,莫講話跑到「獲得感」和「幸福感」。感覺這回事,從來不能用數字衡量。

專注結果往往忽略過程,重視量就難免犧牲質,這是很自然的事。

當眾人習慣了跑數目標只是「交差」,為做而做、是但求其做,交出來的東西又怎會有靈魂?在全民跑數運動中,大家身不由己地齊齊跑,只求「做咗」,懶理「做得好唔好」:客戶為短時間增加社交媒體追蹤人數,鑽研內容也嫌太煩,叫你不如用錢買;政府為了搶企業、搶人才,大開方便之門,魚目混珠者輕易過關。

眼看未為真,耳聽也未為準,在全民跑數年代,有數不一定有真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