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
本文上、中篇分別談過中學文憑試中國語文科的範文、閱讀理解、作文,那屬於讀和寫;聽和說呢?曾經有聆聽和口試,不過一場疫情借傷成毒,因社交安全暫停,復常後依舊取消。聽說讀寫,乃語文學習四大環節,昔年中文科公開試不設聽說,後來一度設立,如今又成歷史,是時候反思其得失,可能將來重現江湖。
贊成取消聆聽和口試之論點,大概出於崇古主義(Ancientism),自古沒有的事就別妄作,別把中文當成外語來學,形同英文listening和oral,許多舊派反感。在我看,把中文當成外語來學有啥問題呢?非華語學生,包括南亞或移民回流佔比例漸重,他們固然可以報考其他中文測試,但總容許一視同仁參加主流DSE吧,中文的確是他們的外語啊。
恐觸禁忌
保留聆聽和口試有個優點,眾所周知這兩部分難以捉題目,不能靠背誦,遂往往是成績較差學生的救命稻草,老師因材施教,一個不願死讀書的活潑學生靠耳聰舌靈和急智,能夠挽回不少分數,變相拉近名校與band 3學校之間距離,展現多元化才華,何樂而不為?
我說借傷成毒,當局似有挾順勢之嫌。聆聽的情況比較複雜,它全名「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考生聽一段錄音再參閱、整理文件資料,考法刁鑽,素以離地和不切實際見稱,一般認為取消了亦「死不足惜」,眾望所歸,無得留低。口試則號稱「說話能力」,分組討論──紅線便來了,社會分化,各項議題恐怕觸及顏色禁忌,人多口雜,考完互相檢舉都幾頭痕,所以即使疫後復常,索性斬腳趾避沙蟲,一起蒙着耳朵蒙着嘴巴。
聲音,牽涉何謂「母語」,壓倒性仍用廣東話來聽和講,亦可選擇普通話分開考,但老師在課堂教哪一邊好呢?長遠計,普通話考生必愈來愈多,一卷兩語真絕對公平嗎?還有部分新香港人是粵普同樣不靈光的鄉音同胞,不可歧視……
各懷想法
如此這般,中文科的listening和oral只好短命退場了。無眼屎乾淨盲之餘,可惜理論上滿口懶音也能獲5**,日後任職語文老師貽誤下一代,推廣粵普正讀的種種活動等於吃悶棍。
換個角度,按我感性想法,聽和說若僅保存一門,我寧要聽,現今孩子肯接收意見的少,自說自話的多。
恰恰各懷想法,DSE中文科的討論永遠不會休止,吾輩在野得個想字,在上位者且藉此宣示權力。
中文人人自以為懂,關乎意識形態,不破舊立新,怎立威啊!君何曾見過物理科化學科要經常改革?無什麼爭議性嘛,反正懂科學的政客亦寥寥。
中國語文科是個never ending story,認定理所當然的範文竟一度廢除又恢復,蓋了棺的聽和說難保很快屍變,沒誰對誰錯,沒所謂真才實學,身為父母師長或學子,唯日夜思考,希望摸清它遊戲規則而已。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