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4日
疫情以來,荷里活電影愈來愈差,備受讚譽的《奧本海默》(Oppenheimer)也不外如是,稱為史詩簡直是笑話,欲把昔日《沙漠梟雄》(Lawrence of Arabia,1962)、維斯康提的《氣蓋山河》(The Leopard,1963)和《納粹狂魔》(The Damned,1969),乃至《教父》(The Godfather,1972)和《教父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置於何地?
政治正確損害了電影表現能力。在這個反吸煙時代,煙斗和香煙都在電影中消失了。奧本海默每天至少抽100根香煙,片中他抽煙鏡頭有多少?奧本海默亦喜歡馬天尼雞尾酒,片中有多少他喝酒的鏡頭?於是,片中奧本海默心煩氣躁時,只能呆呆皺眉、眼神茫然。
香煙在電影中很有用的道具。試想想,柯德莉夏萍在《珠光寶氣》(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中演交際花,她手中沒那根長長煙嘴的香煙,沒她在微光中徐徐噴出煙霧的鏡頭,會如何失色?在戲院看《奧本海默》時,我想到,電影若肯忠於史實,讓他吸煙,多少場戲會更好表現出他的苦惱和內疚?想像一下,他狠狠抽一口煙,配上加強了聲效、香煙燃燒時的嘶嘶聲。黑暗中,見到香煙紅紅燃燒了半支,奧本海默噴出一大口煙,遮掩了他因失眠而滿眼紅筋的半張臉,旁白是他的名句: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多好!
《奧本海默》由導演路蘭(Christopher Nolan)編劇。他導演的作品,只有一部並非自己編劇,其餘都出於他手筆。《奧本海默》一場短戲,女友Jean剛跟他做完愛,赤裸的從書架上隨手抽出一本梵文書,隨手打開一頁,隨手指着一句問奧本海默是什麼意思,剛剛就是「我成為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我在戲院幾乎「嗤」一聲笑了出來!且不說初級編劇才會安排得如此「夾硬」,要知道,奧本海默當時還未策劃製造原子彈。片中預先說出此名句,有什麼作用呢?若在原子彈試爆後,人人拍掌歡呼時,旁白才第一次說出奧本海默此語,是否更好?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