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1日
家人的關係,若干年前有過北上置業的機會,不過我沒「珍惜」,錯過賺大錢、發大達機會。記得當時拒絕原因很簡單,一不是自住、二不在內地工作,北上置業猶如隔山買牛,嫌手續太麻煩。
當時沒仔細研究內地樓市發展,只單純地認為,內地置業流通性不夠,一買一賣手續繁複磨人,倒不如投資在香港太古城。
任何投資對自己而言,最重要如何離場,有什麼撤出方案。如果有內地物業至今,可能要先打七折才能套現。最重要即使打折加上高佣金,亦不一定成功出售。
今天要研究分析內地樓市,坊間有很多實用資料,從銷售合同銷售金額、新開工面積,乃至商品房銷售與庫存面積等,一應俱全。
今年百大內房一至七月份銷售數據來看,最後一根稻草開始膨脹,數據顯示,大部分銷售合同銷售額出現負增長,個別發展商銷售金額驟降逾百分之五十。如果一手新盤亦出現零成交現象,不敢想像二手市場去貨有多困難。
內房新盤去貨難、需求減少原因多如繁星,可以說疫情關係,已習慣與家人「困獸鬥」不想再搬家,亦可以是經濟問題,例如失業後根本無力置業等,不過,我反而留意到其他間接新聞,或可以為需求減少提供解釋。其中一則新聞,傳媒報道一份名為〈廣州青年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愈來愈多內地青年,提倡不找對象、不結婚、不買房以及不要孩子,亦即是大家理解的「四不青年」。
「四不青年」並非新鮮事,由內捲到躺平,到最新浮現的「喪文化」。所謂「喪文化」,指內地九十後或〇〇後青年,普遍出現沮喪氣氛,由悲觀及絕望等消極情緒引發的亞文化。如果青年人都抱持這種「四不」想法,肯定會影響樓市需求。青年人抱持「四不」想法,衍生的另一個問題,人口結構將會萎縮,如果置業為了成家立室的話,沒家為什麼要立室?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生日的意義 |
上一篇: | 「易通行」什麼地方出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