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0日
DSE中文科素有死亡之卷稱號,幾許數理精英飲恨於此,無緣升讀大學。上期談到,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公開試歷年游移於範文的存廢,至今縮減為12篇,全部文言文,這是奇怪現象,難道文言文比白話文更能學以致用?白話文的學習,體現於閱讀理解和作文部分,今期繼續討論,敬希指正。
統計DSE中文科閱讀理解包含文言文和白話文篇章,比例大致相當,全港師生部署相對性訓練,也就一半一半,反映依然是奇怪的,難道同學們日後踏足社會打工,看中文資料,會一半文言一半白話嗎?怎可能?雖說無古不成今,古文乃今文基礎。別儍啦,面對現實,我呼籲當局減少文言文並增加白話文比重,自然有助促進新一代實際讀寫能力,直接見效。
講到尾,「之乎者也」較容易出試題,某程度形同考語譯而已,一板一眼;白話文句子愈淺,反而愈要鑽些牛角尖,出試題便較困難。考評局諸公同意麼?近年趨勢,文言每每選明朝生活小品,似故意避開先秦諸子、史傳文,免得偏袒文科生(尤其有修中國文學或中國歷史科者);白話文則選台灣作家的多。有心人請留意瀏覽,不可能剛巧「扑中」,惟套路總工多藝熟。
主觀願望信而好古,但來到作文卷,百分百考生用白話文吧,儘管理論上曾容許文言文作答,八股文都得呀!作文又分為描寫記敍文/議論文和實用文兩部分。在發揮性較強的描寫記敍文/議論文部分,昔年我考會考揀描寫記敍文,索性發揮到盡。
但如今,大學中文系同窗和中學教書朋友都告訴我,才子去寫描寫記敍文亦恐失手,Marking scheme愈定愈苛細,評卷員自由度收緊,對於創意天馬行空卻犯了不小心錯誤的佳作,難給高分。既然這樣,倒不如專攻有跡可尋的議論文,穩穩陣陣,這是我對自問想像力不夠豐富或太豐富的同學之忠告,無謂冒險。
至於實用文寫作,理應最貼地吧?也不盡然。它包括公函、投訴信、商用文件等,據我所知,怎草擬合約條款固然老師不懂,仍教寫「貴公司」而非「貴司」──眾所周知同胞愛寫「貴司」啊!談何接軌?還有各項內地術語和新潮簡稱,算不算錯好?談何實用?
職場實用性
推而廣之,何謂實用?一個有意以書寫中文為志業的年輕人投身職場,典型工作莫如管理網站、做社交平台專頁小編、撰寫迷因(Meme),種種敏銳觸覺、流量密碼、搶眼球技巧,新經濟命脈,堪稱當世顯學,為何不教?為何不考?
總不能夠說,只因話事人無興趣便漠視。考牌官自己不駕自動波,是否就只設考棍波車?而我看中文教育和評審賢達,竟有此傾向,甚至葉公好龍,真龍(真材實料)現身,反嚇走了。
下篇,且回顧已成過去式的聆聽、說話和綜合能力之是非功過,應否恢復?(待續)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家庭醫生──醫療系統導航者 |
上一篇: | 新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