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7日
亞洲很多旅遊城市都有夜經濟,香港曾幾何時也夜市蓬勃,旺角、尖沙咀、銅鑼灣人流不絕,廟街、女人街愈夜愈旺,可是,疫情過後,風光不再,晚市凋零,大部分商店八時關門,食肆九時半已經Last order。
夜市是一個地方經濟的寒暑表,以首爾為例,入夜後依然多姿多采,明洞的商店十時後繼續營業,街邊攤檔售賣各式各樣地道小食,方便遊客繼續消費。年輕人蒲點弘大,食肆酒吧成行成市,還有大大小小娛樂場所,卡拉OK、遊戲機中心應有盡有,部分商場營業至凌晨十二時,有些甚至開通宵,名副其實不夜天。周五、六晚東大門,批發市場休息,路邊市場接力,門庭如市,不愁生意。
台北夜市文化有多年歷史,近年更積極開拓夜間經濟,夜市不再只是吃喝玩樂場所,更加是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展示平台,傳統攤販以更多元化形式出現。內地城市,在疫後為了催谷消費,也陸續開放「路邊攤」,深圳市九月起會以「方便群眾、布局合理、監管有序的原則」劃定攤檔經營地方,搞活夜市。北京有「地攤經濟」,大學畢業生轉戰市集,出售手作和飾物,以小經濟帶動就業。上海市就有「夜生活節」,晚上開設限時步行街,成為年輕人打卡熱點。
香港又如何?晚上九時過後,街上人流減少,旺區冷冷清清,做生意的朋友說,遊客雖然多了,難與疫情前相比,老闆為了節省成本,寧願縮短營業時間,早上十一時開舖,晚上八時收舖,這樣只須聘請一更員工,不用輪班。
夜經濟繁華景象不再,市民遊客消費力減弱,香港,如何能重拾昔日光輝?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偽空巢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