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
道德是抽象、原則性的道理。倫理涉及實際行為。比如說:愛護子女,才是道德的父母。可是,怎樣才算愛護呢?這卻是倫理問題。《論語.里仁》篇,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曾子解釋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道德。何謂忠?是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才忠呢?這是個倫理問題。
時間上,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倫理,道德原則應萬世不易的。無論在什麼時代,德國哲學家康德說的「不可將人當工具」,都是高尚的道德原則。原則可以應用於各種環境:家庭、學校、職場、官場等等,亦可應用於各類型的人物:家人、朋友、相識、愛侶等等。倫理則是具體、清楚明白的行為守則。不同身份有不一的守則,醫護和病人有各自的倫理守則。現代社會是專業社會,有許多專業倫理。
空間上,道德應該是普遍的,適用於不同文化。不能說這只是美國人的道德,就並非英國人的道德,皆因人類有普遍「共性」,正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雖然,道德哲學家對什麼是普遍的道德,兩千多年來爭論不休。
不同文化及宗教卻可以有各自不同的倫理。
無論各地、各文化的倫理有多少差異,皆建基於普遍的道德。倫理應該是眾所公認、贊同的,至少不應被大多數人反對。大眾受強權所迫,不得不遵守的倫理,便是「吃人的禮教」,或可行於一時,卻難以持之永久。因此,社會須予公眾有足夠的言論自由去檢討倫理,容許反對聲音,才可防止倫理「衰敗」。
現代社會跟前工業社會最大分別是,個人有較多自由(liberty)。古代社會要求人人有同樣的道德信念和倫理行為。現代社會應容許個人在不違背社會倫理下,選擇宗教、道德信念和守則。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日本插畫大師「可愛」魅力 |
上一篇: | 道德vs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