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5日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這句老話真的沒有講錯,出版業最蓬勃的日子裏,雜誌一本接一本輪流登場;自從《癲狗周刊》結束後,很快,朋友Chris便聯絡我「幫幫忙」。
Chris說的月刊,出版社位於駱克道與馬師道交界一幢半新不舊的大廈的一個九樓單位;當年,大伯曾租用地下一家洋服店的後半部作為工場,這刻,一切已換上另一番場景了,洋服店早已轉為瓷磚店。
這天,重回「故地」的九樓,應門者正是Chris,往內看,一個高瘦的人正埋首電腦,他叫朱仔;聽他們語氣,朱仔應是主要的投資者,兩人原職同是美術。
「你好!」朱仔一開口,便講述邀我前來的原因:「創刊號本已完成一半,但是翻看內容,總是覺得有點不妥當,可是又看不出問題出在哪裏……」
「所以才邀請你幫忙察看內容。」Chris插口。
他們遞來一份demo,暫時沒有雜誌名稱,朱仔解釋是為了保密,真正交付印刷廠前才加上去。很快地,我「掃過」一次,美術真的做得不錯,所有人和動物的造型非常有趣,可是細看內文,便知文法、用詞、句式大部分都不及格;相信這正是朱仔說「看不出問題出在哪裏」的問題。
「不用擔心,小問題,修改一下便可以了。」
「另有一事,希望你別介意。」朱仔收起笑容,認真起來。
「有事可直說。」
「論資金,我們實在有限,很感謝你前來幫忙,但也只能給你少許報酬……」朱仔說得委婉。
其實,Chris邀我前來,已知是朋友式幫忙,不曾祈望會有豐厚回報;總覺得,友人創業,朋友應有義務幫忙吧!朱仔在版權頁加上我為「編輯顧問」,已甚滿意。
「這月刊會在報攤或書店發售嗎?」修正內文時,我好奇地問。
「不。」Chris回答:「暑假期間,我們會到各小學推銷,希望多些家長訂閱,到時,我們便可先收取一筆資金,以支持製作費用。」
聽見這種運作模式,心裏有個「憂慮的疑問」:如果訂閱的家長不多,例如只得一兩位,你們也得繼續製作餘下的11期?
這疑問,相信朱仔和Chris也早已想到,所以我把問題吞下,只問:「到時,會有其他出版社一起推銷嗎?」
「有。」朱仔停止按動「老鼠」:「而且肯定不只一家,所以第一期一定要做得很好!」朱仔說話時,門鈴忽然響起來,訪客竟然是我熟悉而又陌生的人。(234)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