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12日

占飛 忽然文化

李玟與抑鬱

首位登上奧斯卡舞台獻唱的華人歌手李玟(CoCo)上周突然去世,享年48歲,消息震驚各界。直至截稿前,李玟死因出現很多說法,包括被嘔吐物引致窒息……而其姐姐李思林表示,一切等待法醫調查才知悉原委。

 

在眾多死因中,李思林最早在社交網站交代妹妹死訊,使用字眼是她「罹患抑鬱症」,經過長時間與病魔抗爭,近日病情急轉直下,在家中輕生。

暫時未知李玟死因是否百分之百與抑鬱症有關,根據她姐姐說法,李玟生前確實患上此病。瀏覽社交網站上的留言,包括一些知名歌手對此事回應,例如林子祥與葉蒨文表示:「人的一生,需要看清自己,看透別人,看開事情。」又有朋友說:「唉,為何這麼癡情?」或有朋友云:「做人何必那麼執着,這麼富有,已經較別人幸福多了。」

占飛已不只一次在本欄談及抑鬱症,想不到還有許多人對此症有這樣錯誤認知,所以本文不厭其煩地再談一次。利申:筆者身邊有親友患上此症,在長期照料下得知真實面貌。

誤解太多

首先,人們覺得抑鬱症病人執着,凡事看開一點就能釋懷。然而,這其實等於叫一個患上急性哮喘病人:你看!你周圍都是空氣,吸進去就可以了!又或者等於叫一個雙腿癱瘓病人:你不是有腳嗎?努力地站起來就行啦!當大家覺得這兩句話無稽,那為什麼有人會覺得抑鬱症病人不能把心情轉好,便是「執着、看不開」?

世衞估計,全球有5%人口患上抑鬱症;一般情況下,城市人口較農村人口較多患病;女性又較男性容易患病。看過香港精神科醫生曾繁光一個訪問,他直指成年人每6人就有1人患上抑鬱症。抑鬱症如此普遍,卻有那麼多人誤解,尤其那些誤以為抑鬱症患者是「執着」的人,若被此症患者或照顧者聽來,真是比粗口更難入耳。

抑鬱症患者很多時在毫無選擇之下得到此病,因它有機會屬遺傳性。根據醫管局資料指出:「一個人若其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是抑鬱症患者,他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1.5至3倍。」同樣來自曾繁光醫生的訪問,他指一對孿生兄弟姊妹,一個患上了(相對抑鬱更嚴重的)燥鬱症,另一個患上這病比率高達七成以上。以占飛患病親友來說,她年幼時母親疑因抑鬱症在約28歲自殺身亡,而姐姐亦有其他精神問題。

然後,外來因素亦會誘發,例如在李玟事件中,外界盛傳她與富商丈夫離婚有關,其他常見因素還包括小時候的背景(諸如缺乏關愛、遭受虐待)、失去伴侶、工作失意……這些壓力因子積聚下來都有機會讓病症爆發。

一個人一旦患上抑鬱症,腦裏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很多負面東西,不只那個外來因素(如離婚),一切以往稍感擔憂的事,例如怕年老、怕黑夜……這些恐懼感全部突然無比放大,使人有自尋短見的想法浮現。

再說,驚恐症或會隨抑鬱症伴隨而來,哪什麼是驚恐症呢?一個心智健康的人是無法想像的,即是幾日甚至幾周連續24個小時處於一個極度驚恐狀態,連睡覺也因太過恐慌而驚醒。抑鬱症病人有很多其他病徵,如厭食、手震、腸胃不適,它是一個病──必須靠藥物治療,就像腦中風令四肢不能動一樣,抑鬱症是腦部區域受損,血清素傳送受阻,使患者儘管明白所有人生道理,而腦部就是不能合作地「睇開啲」!

明星隕落

過去,不少名人疑因抑鬱症或燥鬱症離去,香港有張國榮、翁美玲、盧凱彤、林黛、陳寶蓮;外國有演員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時裝設計師Kate Spade、超模Stella Tennant、飲食節目主持人波登(Anthony Bourdain)……現在每逢有這類新聞,文末總會寫上很多防止自殺的求助電話,聆聽抑鬱者心聲是有用的,就以親身照顧者的經驗來說,最實際是帶患者到精神科醫生求醫,藥物能把一個人的快樂能力尋回,或者至少不被排山倒海而來的恐懼及痛苦感覺所埋沒。其次就是針對外來因素,為對方尋求實際解決方法。坊間醫療保險鮮見為抑鬱症提供賠償,以至不少人以為患上抑鬱症病者是懦弱,甚或如台灣藝人吳宗憲所說的「不知足」,這些輕視其實都反映着對科學、醫療的無知。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