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24日

青斯 志在天地

你的健康

近日社會對月初荷里活廣場發生的慘劇諸多討論,話題集中在精神健康和精神科服務。政府從整個醫療系統角度看,說法和站在前線的醫生有所不同也屬合理,不過市民就要從兩者間揣摩真相。醫生當然感受到人手捉襟見肘的問題,擔心群眾記憶短暫,若政府沒確切增加人手的措施,事情很快會被遺忘,問題卻仍未解決,苦了前線醫護,病人更得不到合理服務。

要把人手不足和慘劇拉上關係非易事。何謂足夠已不易界定;就算有足夠醫生亦不表示上述慘劇永不發生,始終有些不確定因素存在。政府會說任何指標性數字,例如多少人口配一名精神科醫生,意義不大。我在課堂上亦這樣說,因不同醫療系統對醫生的需求不盡相同,以基層醫療為本的系統,對專科醫生及整體醫生需求都會少些。另外從每人5分鐘的診症時間看,醫生不足似是事實。精神科乃眾多專科中,真正須要時間和病人溝通的專科,不能單靠用藥控制病情,或依賴病人自身的復元能力。

知與行

我完全同意政府建議地區康健中心增設精神健康服務,這是市民所想,精神健康應扎根在基層醫療服務上。可惜香港醫療制度太依賴醫生及專科醫生,若單靠培訓更多精神科醫生,遠水救不了近火。接受過精神科培訓的基層醫療醫生為數雖少,但勝在是私營醫生的多,收納他們為基層醫生時,可加強基層及精神科培訓,發揮作用。還有其他醫療團隊成員,例如護士、職業治療師及社工等,角色十分吃重,雖然未達標,然而培訓期較精神科醫生短。醫療以外,社區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網絡更為重要!

治療以外更有必要加強預防工作,做好精神健康教育。46年前當我仍就讀醫學院時,曾籌辦大型健康展覽,在大會堂低座展覽廳舉行,為期一周,當年主題是「你的健康」,而展覽會的標誌用無數個不規則正方形重疊起來,寓意精神健康的高深莫測,和身心社靈要相結合以達到健康目標!設計標誌的羅同學後來也成為精神科醫生。展覽會期間市民踴躍參觀發問,讓我有假象,以為透過教育就能達致健康,後來才領略「知」與「行」的問題,知道吸煙害處不等同會戒煙,健康推廣是門深奧學問!

香港這城市講求效率、競爭力和成績,居住密度高,生活壓力大。能成功適應者沒當壓力是一回事。

不適應壓力者容易產生情緒等問題,要加強精神健康,社會應從壓力這些根源問題入手!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