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8日

郭逸之 筆文集

原罪

國泰「空姐毛氈」事件引發的危機未解決,除了涉及內地航線,事事以兩文三語廣播外,國泰另宣布向政府持有的優先股派付十五點二四億元股息,並適時贖回有關優先股。兩者有沒有關係?讀者自行判斷,筆者的即時反應,要來的始終要來,國泰的原罪在於其背後大股東流着英資的血。

自己入行時間長,見盡香港金融圈的高低跌宕與改朝換代,國泰的「無禮」,引來《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俠客島的連日回應,規格之高意識到問題並不簡單,針對的可能是國泰以至太古施懷雅(Swire)的家族背景。

年長的讀者,應該聽過凱瑟克(Keswick)家族,即是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大股東。年輕讀者或不曾聽說怡和洋行,故事要推演至一九八四年有關《中英聯合聲明》談判的一刻,時任怡和洋行董事長的Simon Keswick對中國缺乏信心,中英雙方在一九八四年年底正式簽署《聯合聲明》,怡和三月已宣布撤出香港,遷冊到新加坡。怡和遷冊的確引起市場哄動,連帶港元滙率亦受到波及。

怡和是英資四大洋行之一(其他三家包括太古、會德豐及和黃),以今天的講法相當於四大地產商,滲透及影響力無遠弗屆,擁有的資產或子公司包括置地、九倉、牛奶公司、港燈及香港電話等。不過,怡和遷冊的同時,將大部分涉及政府政策或監管的業務出售,包括港燈及香港電話。

當年怡和撤出及瘋狂出售旗下資產,讓市場信心出現危機,最後英資的撤出由華資頂上,不過其實整過英資轉手華資的過程,在七十年代尾已經展開,包括長實收購和黃及包玉剛入主會德豐等,一九八四年打後十數年間,華資公司不斷在英資公司中接過香港資產,至少在一九九七至二〇一七年這二十年間,這些公司成為恒指的主要成份股。

不過,國泰「空姐毛氈」事件,加上港燈、中電等開始部署引入內地電網供電,都讓人聯想到改朝換代的再次到來。若八九十年代是華資取代英資的年代,那麼這幾年出現的,卻是中資取代華資的局面。這種取代,不一定通過直接收購,可以是以絕對財力透過爭取市場佔有率,擠走(squeeze out)華資公司。

既然香港曾經出現華資上英資退的歷史,現在出現中資上華資退不足為奇。關於金融世界的去殖民化,再談。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